阅读

读得一些书

阅读

大数据悖论及人工智能等

前几天在kindle搜索《未来简史》,包月的书库里这本书没有,但是却有一本《新未来简史》,是讲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的书,作者是王骥。翻看了一下,虽然全书通篇有一种把种种理论生生堆在一起之嫌,但是作者也提出了几个新颖的观点。 第一,大数据悖论 大数据这个概念目前是火的不得了,甚至被冠以数据主义,数据宗教之名,有些人甚至盲目的崇拜这个东西,认为只要掌握了大数据,就能掌握一切一样。媒体每每提到大数据都是满满的赞誉,甚至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大概是《用大数据筑起防腐败的防火墙》。连防腐败都能用上大数据了。 但是作者却提出一个大数据悖论的概念,这个概念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有时候不但不方便人们的生活,还可能会添乱。 作者说: 当大数据被少数团体、个人挖掘、掌控(甚至垄断)的情况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能产生神奇的作用和效果,但是,未来,当多数参与者都知晓、使用和分享众多领域的大数据后,其效用将开始大打折扣,甚至引发反向的破坏作用。该悖论,在鲜有人直接影响的领域不适用,如天气预报等;在多人参与并形成竞争关系的任何领域都适用,具有普适性,几乎所有的商业、生意,

By laoliu

阅读

给孩子推荐一本书《假话国历险记》

周五的时候,接女儿放学回家,路上的时候女儿给我说:“爸爸,你能不能给我买一本书啊?”我问,什么书啊?女儿说,是一本叫《假话国历险记》的书,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还以为又是一本快餐小说呢,就给女儿说,我要看看这本书怎么样才能确定用不要给你买。 经过查询发现这本书是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海盗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嫌海盗的名声难听,就想出个办法,把字典全部改过:海盗变成了圣人,圣人变成了海盗:面包叫墨水,墨水叫面包;早晨起床说晚安,睡前道你早……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正直真诚的人们要坐牢。一天,假话国来了男孩小茉莉,还有一个小画家,一只三脚猫……他们都不愿说假话,不愿人们受欺压。小茉莉用自己高亢的声音震跑了假话国的国王,震塌了”疯人院”,也解救了许多无罪的、敢说真话的人们。 著名的儿童作家任溶溶曾经这样评价这本书,“最喜欢的作家,还得数意大利的罗大里。他的《假话国历险记》,‘文革’当中被我当作图画书拿去给孩子看了——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搞翻译了。粉碎‘

By laoliu

阅读

化解家庭矛盾中的经济学原理

家庭中难免会有矛盾纠纷,美国作家宝拉·苏彻曼和珍妮·安德森在《小俩口经济学》一书中,用经济学的思路告诉大家,应该怎样轻松化解家庭矛盾。 不要平分家务。家务活平均分看似“平等”,但实际上非常冒险。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家庭中也需要一点“竞争优势”,今天你多做点、明天我多做点,才能此消彼长,彼此间更能互相体谅。 勇于做出小改变。我们总想一步到位,对小改变则不屑一顾。其实,帮家人做顿饭、一起逛个街等,日常累积的小情节,能带来更多的幸福“利息”。 避免熬夜化解纠纷。很多时候,越急于解决问题,事情往往越复杂,矛盾反而加剧。此时,不妨参考“损失规避”理论,把事情暂放一边,各做各的,等睡一觉,心情平静了,才更容易真正解决问题。 积极面对困难。经营家庭,难免遇到各种坎坷。其实,这就像经济学里的“创造性破坏”规律一样,总是在失误中得到进步和创新,

By laoliu

阅读

中国式的尊严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很有深意,文章的名称就是《中国式的尊严》,对文中的观点,深以为然。 文章通过他两个同学一个为官,一个为富,对待司机和上司的态度,并对中西方官员及社会对饭店服务员的态度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老百姓能左右一个当官的仕途以及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通过勤劳经营都能获取到足够的财富的时候,当事人才能真正的尊重他人。所谓的公仆才能正在的公仆。让我们一起去见证……..

By laoliu

阅读

从清代的《不知足》诗看中国在行为科学上的领先

最近偶尔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首清代人写的小诗,我震撼了,这哪是诗啊,明明就是对人类行为科学的研究,是对人需求理论的简述,比老美的马斯洛整整早了200多年。 我们先看看这首不知足诗的内容:”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比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最初的需求仅仅是食物,然后是衣物,再后来是性,这用老马的话说是生理的 需求,然后是安全的需要,"叹无官职被人欺",然后是情感已经自我实现的需要嘛"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可惜的是这个写诗的是无名之人,可惜啊,可惜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