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悖论及人工智能等

前几天在kindle搜索《未来简史》,包月的书库里这本书没有,但是却有一本《新未来简史》,是讲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的书,作者是王骥。翻看了一下,虽然全书通篇有一种把种种理论生生堆在一起之嫌,但是作者也提出了几个新颖的观点。

第一,大数据悖论

大数据这个概念目前是火的不得了,甚至被冠以数据主义,数据宗教之名,有些人甚至盲目的崇拜这个东西,认为只要掌握了大数据,就能掌握一切一样。媒体每每提到大数据都是满满的赞誉,甚至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大概是《用大数据筑起防腐败的防火墙》。连防腐败都能用上大数据了。

但是作者却提出一个大数据悖论的概念,这个概念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有时候不但不方便人们的生活,还可能会添乱。

作者说:

当大数据被少数团体、个人挖掘、掌控(甚至垄断)的情况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能产生神奇的作用和效果,但是,未来,当多数参与者都知晓、使用和分享众多领域的大数据后,其效用将开始大打折扣,甚至引发反向的破坏作用。该悖论,在鲜有人直接影响的领域不适用,如天气预报等;在多人参与并形成竞争关系的任何领域都适用,具有普适性,几乎所有的商业、生意,以及医疗、军事、航空和人们日常生活等等。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大数据应用的交通方面的时候,如果只有少数车辆安装了提示哪里拥堵的设备,也即大数据被少数人掌握的时候,这部分人在选择道路方面就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从城南到城北有3条路a b c可以通过,在大数据被少数人掌握的时代,A车看到只有c路是通畅的,他选择c路就很方便,但是当大家都安装了这类设备的时候,A车看到c路通畅,于是就往c路赶,但是在中途可能发现,由于大家都选择了c路,而导致C路发生了严重的拥堵,而a b两条路由于选择的人少,反而是通畅的了。

大数据悖论及人工智能等

第二,就是人工智能不可能整体超越人类智能

作者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在学习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为了客观、形象、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智能比人类差一万倍甚至亿倍”这一概念,作者做了个类比:

有两颗桃树,分别为甲和乙。在甲的枝条上嫁接不同的桃,它能存活且基本上能长出桃来,但是,若嫁接其他任何水果,几乎都不能存活,更不说长出相应的水果来了。你若要得到除桃子之外的任何水果,要么直接从其他树(或藤)上摘取,要么自己种植,从种子到幼苗再到成树(藤),走完所有的流程,非常费事。

这是现实中的真实情况。这个就有如人工智能的“智能”与“学习能力”一样,是单一或少许维度的。对于桃树乙,同时嫁接数百数千甚至数万种(枝条可能多的话)不同品种的水果,如果不仅可以存活,而且还几乎都能长出相应的万种水果(虽然品相参差不齐)来的话,那将是多么伟大的奇迹啊!这种情况,自然界中有吗?肯定没有。然而,人类的智力与学习能力就是这种情况。

虽然人工智能的“智力之树”上可能长出“篮球场”那么大的一颗桃子(比如单一维度的超级计算能力 、棋步推算、文本搜索能力等)来,但是,它也只能长出桃子或少许类似的水果来而已。

而人类,虽然只有长出鸡蛋那么大的桃子(单一能力相比较),但是你的“智力之数”上却能“嫁接”出百种、千种甚至万种不同的水果(依靠大脑的通用智力,学会百种、千种技能,理论上是可行的)来。而且还可以将这些数以万计的果实相互链接成一张张大网,融合、派生、裂变出数以亿计的新型水果来。这是多么伟大的“万能智力”啊!只是因为这种能力在人类中太普通了,所以就没有人重视,没有人觉得这很了不起。

这本书跋涉者大概用了两天的时间,总算把他看完了,之后《未来简史》看了一部分,感觉这本书就是为了颠覆《未来简史》而创作的,虽然书中很多结论的推论还不够严谨,但是能提出新颖的观点,跋涉者认为也是很难能可贵的了。作为一本大致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书,翻翻还是可以的。

Read more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前,我写下《郁闷,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这篇文章时,内心翻滚的不是小事的愤怒,而是对底线被践踏的失望。邻居从我家拉电线充电,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竟连我家的充电器都“借用”。甚至因为我给他写了纸条,还想打我。当时我说:“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只是没想到,十五年后再听到他们家的消息,竟是一出更荒诞的悲剧。 那家的男人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老婆争房产,最后还是他儿子获得了这套回迁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却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路磕磕绊绊: 交房一年来,看他儿子在业主群里抱怨,被电梯夹了不止一次,骑车进地下室摔过多回,车轮卡在道缝中,正常走路还能摔个仰八叉。毕业后没有工作,前不久小区换物业的时候,经介绍在小区做监控员,不服从管理员的管理(其实也是小事,人家让他把桌子上保持整洁,他就是不听,弄的乱七八糟的),和物业经理骂了一架,被辞退。邻里原想通融一二,以他母亲那无理取闹的性格,当然是又去物业把物业经理骂了一顿,结果也就那样了。 前几天偶尔和一个邻居聊起他家的情况,那个邻居说,他要打你那不是基本操作嘛,人早年曾在派出所拿刀扎他自己母亲,打你都是轻的😅。如今看来,

By 老刘
天上有雨,未落人间——说说《需卦》

天上有雨,未落人间——说说《需卦》

《易经》六十四卦中,《需卦》排在第五。 前面几卦,乾坤是天地之本,屯是起步之难,蒙是启蒙之初,到了第五卦——《需》——天地间万象已动,人也有所思、有所欲,但偏偏,这一步还不能迈出去。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等,不是停,是蓄。 卦象:天上有云,水未落 需卦的卦象是:上坎(☵,水)下乾(☰,天)。 水在天上,正是积雨之象。我们站在地上,仰望天空,望着那片厚厚的云,知道它迟早会落雨,但此时此刻,还未滴下哪怕一丝甘露。 这就叫“需”。 你知道目标在前,力量也已在身,但时机未到,不能躁进。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已经准备好了,但世界还没准备好接住你。” 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

By 老刘
小米SU7又出事了,我们到底该怪谁?

小米SU7又出事了,我们到底该怪谁?

6月11日晚上,郑州街头,一辆小米SU7失控连撞十几辆车——电动车、小轿车都没躲过,车头几乎报废,现场一度混乱不堪。更早之前,安徽那起SU7高速起火致三人死亡的事故也还没从大家脑海中淡去。 姑且不说到底是不是智能驾驶的原因, 也有很多它的粉丝说比亚迪出事多少多少,归根到底还都是电车的问题,那么电车怎么老出事? 是车太猛?人太嫩?还是对“智能驾驶”理解太美好? 动力太猛,新手真心顶不住 先说车。SU7有多猛?顶配版零百加速2秒多,马力直接干到1000匹以上,这种性能放在燃油车里,那就是超跑级别。 但问题是,买它的大多是年轻人,很多是人生第一辆车,甚至有的刚拿驾照没多久。这种“猛兽”配“新司机”的组合,说实话,确实危险系数高。一脚电门下去,车先冲出去了,人还没反应过来。 郑州这次的女司机,就是刚提车不久。车一失控,根本刹不住。不是她不会开,而是这车给新手的容错空间实在太小了。 智能驾驶不是“放手驾驶” 再说智能驾驶。小米宣传的NOA、

By 老刘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2025年的高考今天落幕,这是“3+1+2”模式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从改革到首考,从认知到实践,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量,更是一种教育方向的宣示。 作为家长,我对这次高考有三点深刻感受: 一、语文卷:不再“刷题”,更考“立志与思辨” 今年全国卷一作文聚焦“民族魂”,从老舍、艾青、穆旦的文字中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的不同方式 。考题不仅强调情感共鸣,也要求结构逻辑清晰,表达真诚、语言自然流畅 。 这道作文开放而不空洞:任何有生活、有思考的学生,都能找到表达路径;但能够精准逻辑、有独立见解,并融入素材,便是真高分。 这使我明白,真正的语文能力,不在于套路,而在于“你是谁”——有温度、有思想、有立场。 二、历史题:文言与史料,强调跨学科理解 今年历史全国卷大量使用文言史料,并引导学生依据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评析与判断

By 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