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心斋,不只是“吃素"

随笔

心斋,不只是“吃素"

我们常说“吃斋”,往往把它理解成不吃肉,甚至干脆把它等同于素食主义。久而久之,“斋”在日常语言里,就变成了餐桌上的事。可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荤与肉,并非一回事 在今天的口语里,“吃荤”往往被理解成吃肉,“吃素”就变成了不吃肉。但在传统佛教和道教戒律里,“荤”和“肉”是两码事。 * 荤:指的是带有刺激性的蔬菜类,比如大蒜、葱、韭菜、洋葱、兴渠(音qú,一种古代的调味菜)。这些食物虽然是植物,却能刺激人的感官与生理,容易引动欲念,所以修行人戒“荤”。 * 肉:就是动物的肉类,包括红肉、白肉、海鲜等。不吃肉,是另一条戒律,常与“戒杀生”或“清净口业”相关。 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不吃荤但吃肉,也可以不吃肉但吃荤;

By laoliu
茶香里的岁月

随笔

茶香里的岁月

相较于咖啡,我始终更愿意喝茶。咖啡不加糖时,只有一种单纯的苦味;茶,却是先苦后甘,回味悠长,如同人生里那些不动声色的温柔。 我与茶的缘分,要追溯到八九岁。那时,家里有父亲买回的茉莉花茶,香气清幽,像一阵不经意的春风。家里还珍藏着两只瓷茶杯,白底青花,一般只有有客人来时才会拿出来用。倒也不是怕给弄坏了,是因为在那时候的农村,很少有人有喝茶的习惯,口渴了都是拿起饭碗倒上一碗水,这在河南很多时候都称之为茶。 河南人称很多东西都为茶,比如,两人在路边相遇,问候一声,恁喝罢茶了没?这个茶是指的晚饭。很多时候,去别人家,都是倒上一碗白开水,主人热情的说,来喝点茶。当然也有真正的茶,但是河南人一般称之为茶叶茶。另外,河南还有很多茶,红薯茶,辣萝卜茶,鸡蛋茶,胡萝卜茶…..写到这里,忽然意识到,河南人称晚饭为茶,可能就是和红薯茶这些有关,老辈子一般晚饭吃这些比较多。 我和哥哥一般趁母亲去地里干活的时候,从柜子里取出茶杯,抓点茶叶,倒上热水,

By laoliu
佛门变与不变:从释永信案说起

随笔

佛门变与不变:从释永信案说起

最近网上又热闹了,释永信的事成了热门话题。7月27日晚,少林寺发布通报,说他涉嫌刑事犯罪,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挪用、侵占寺产、私生活混乱——这些原本只在坊间流传的质疑,如今一个个被坐实。紧接着,中国佛教协会也迅速表态,注销了他的戒牒,意思是:他不再是出家人了。 这事儿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骂佛教变质,有人说和尚怎么都这样。但我觉得,问题不在佛教,而在人。宗教本无错,错的是人心。古人早就说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世上真正能守住本心的,少。 释永信掌管少林几十年,把一个千年古刹搞成了商业帝国,景区票、武僧团、文创、演出、电商、甚至医疗、地产,一个都没落下。少林寺一年进账上亿,方丈出访,排场比国宾都阔气。这哪里像是修行?更像是一场包装精良的文化资本秀。说到底,是被这个时代的名利场裹挟了。 说释永信是个极端个案,其实也不尽然。从历史到文学,从《

By laoliu

随笔

2024年春节,我们能仰望到绚丽的烟花吗?

为了管理的简单,河南这边从2018年左右就开始全面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之前城市里里不妨燃放,但是农村管的不严,从18年开始,农村也不让燃放了,谁燃放直接抓走。好几次给家里的老人打电话拜年,都说,现在也不让放炮了,起的也越来越晚了(我们老家有守岁的习俗,一般都会在初一那天凌晨2-3点起床,吃早饭,放鞭炮),所以不让放炮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做,也就起的晚了。 2023年的春节,由于三年的疫情,人们被压抑的太多,所以政策上有了一些松动,算是大家过了一个默契的春节,我禁我的,你放你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前一段有点不妙的苗头是,各个地方又出台了关于禁止燃放烟花报纸的通知,看来又是要往老路上走了。直到前几天央视的一个评论,说劳动一年了,人民有仰望绚丽烟花的权利。可以说又带来了一丝的曙光。 这篇文章,也不是要批评懒政、一刀切等,我只是想怀念一下小时候过春节的鞭炮。 小时候的鞭炮都是手工做的,基本上每个村里都会有一家做鞭炮,也不是一个常年的生意,就过年的时候做上一些。由于是手工的,所以,有少许的鞭炮不会爆炸,这些不会爆炸的鞭炮就是我们小时候快乐的源泉,村里的小孩在春节这天夜里也有了一个共同

By laoliu

随笔

有用还是无用?

最近博客群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少折腾一些时间管理、笔记软件、个人提升等等这方面的工具,应该把时间放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地方。 其实这么说也没错,现在这类的工具是层出不穷,有All in one的,有专注于某一个方面的,作为吃瓜群众,往往挑花了眼,试试这个,玩玩那个,最终的结果是,哪个软件都存在不如意的地方。从这方面说,这是对的,我们都知道过犹不及,适可而止。但是往往却把握不到这个度。极在哪里?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 话又说回来,对于折腾软件这个事,也完全没有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加以指责,“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就像有人爱好喝酒,有人喜欢喝茶,有人迷恋无线电,有些人就喜欢折腾一些软件,作为一种爱好,只要没有妨碍到他人,能从中得到乐趣,这也就够了。 之所以有这些争论,无非是觉得关注于软件没有用罢了。但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同样的是事物对不同的人的结果就不会相同。作为垃圾扔掉的饮料瓶、包装袋,在收废品的大叔眼里都是宝贝,在贝尔的眼里都是救命的家伙。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做无用的事,看会闲书可能就被认为是浪费时间,我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一直都不错,

By laoliu

随笔

金刚萨埵心咒

这些天总时不时的回想起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做的一件错事。那天老师有事,让我和另一个女生管纪律,我管男生,她管女生。就是把违反纪律的同学的名单记下来,等他来了交给他。 我当时比较傻,就老老实实的记,谁上课说话了啊、到处乱跑啊之类的都记记下来,后来下课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同学,和一个一年级的口角了几句,那个女孩就撺掇着让也也记下来,我看她也记了不少,然后我就记下来,某某某和一年级吵架…… 下午老师回来了,不知道去哪喝酒了,而且喝的不少。女孩的交上去,老师一看,全都是记的学习。然后一看我的,终于找到出气筒了。就吵那个男生,说你为啥和一年级的吵架。他有点莫名其妙,毕竟就是口角几句。然后就说没有,老师大怒,拿起教鞭就打他,是真打,给我们都吓坏了。后来,男生就屈打成招了。 事后,虽然想去给那个同学道歉,但是也一直没有。最近,不知怎么的,这段记忆又翻了出来,真是后悔当初的行为。如果自己能多一点勇气,说出真相,也许他也就不会挨这顿打。 今天微信读书抽奖抽到了一本名字叫《不离,法王人生开示录》

By laoliu

随笔

无题

几年没有见我妈,发现老太太还是很睿智的,也可能是经常听佛经吧,一个大字不识多少的老太太,一些言行的背后,都暗合道理。 房子门口的花园里,老爸在里面种了一颗大丽花。这种原产墨西哥的花,花期长、花朵大、颜色艳丽。 由于花朵漂亮,就遭到了院里小孩的破坏,每每花开的正盛,隔天就被人打断了。后来,老妈就把这颗大丽花送给了隔壁的老太太,隔壁家有两个小孩,花也再也没有被破坏了。 看《老子》有句话: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太太肯定是没有读过这句话,但是通过这么一送,不但花保存下来了,连养护花的功夫也省了,最重要的是花还在原来的地方,出门就能看到,可谓曲则全最好的诠释了。

By laoliu

随笔

逸马杀犬于道

读南怀瑾老先生的《孟子旁通》,里面讲道一个小故事,以说明古人对于文字精练的要求。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 “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 相与一笑。. 古今谭概 而反观如今网络时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自媒体,几句话能交代清楚的事情,洋洋洒洒能写上几千字,花了十几分钟看完了,发现有用的也就那么几句话,或者更甚者,纯粹就是标题党。说是电子垃圾一点都不为过。 反思自己,很多时候也受这些文章的影响,总想多写一点,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的文字,还总是想交代一下遇到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真有人搜到这篇文字,也是来找答案而不是看你说原因的。

By laoliu

随笔

关于世界杯的记忆

世界杯,很多时候专门指的是足球世界杯。对于只是一个伪球迷的我,谈谈记忆里的世界杯。 94年以前的世界杯,我的印象是一片空白。因为在农村长大,村子里一直到92年才通上电,没电就没有电视,没有电视也就是没所谓的足球了,更何况你让一个在94年之前都没有见过足球的人去喜欢足球,那更是一件不怎么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1994年的世界杯,什么马拉多纳吸毒什么什么的当时根本就不知道。94年之前对于足球的记忆,是在某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哥哥躺在院子里,他拿了一个收音机在听一场足球赛,应该是中国队和别的什么国家踢,在宋世雄老师解说的声音中,我进入了梦想。 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关注世界杯,应该是在1997年,当时我高四,同桌很喜欢踢球,中国队踢10强赛,忘记那一场了,大概率是对沙特,周六的下午,我们还在上课,他拿了一个收音机,听完了一场比赛,结果是中国队输了,气愤的不得了,班里的几个女生也喜欢足球,课余的时候还经常聊这个,这算是了解足球的开始。 98年的世界杯,在gogogo的音乐中,我领到了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宿舍里有个体育迷,经常买《体坛周报》,没事了就拿过来看,知道了杨晨,谢辉。还曾和那个同学一起晚

By laoliu

随笔

河南为什么简称豫?

昨天送闺女去课外班,路上闺女问我,为啥河南简称豫? 我听了有点抓瞎,忽然想起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黄河像》,于是给闺女说,可能是以前在黄河中下游这个区域有众多的大象吧,其实黄河象这个化石出土在甘肃。但是河南这个区域,古时候有象也是真的,在洛阳,也出土过大象的化石。但是是不是很多,就不清楚了,就算很多,别的地方应该也有象,为啥不叫豫呢? 后来,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也确实有说因为河南地区大象众多的。在《吕氏春秋》中就有“商人服象”的描述。而在安阳殷墟被发掘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刻有“其来象三”和“葵亥青象”的甲骨文,不仅如此,在郑州、安阳其他地方都发现过大象的骨头和剑齿象的化石。可以证明:在三千年前,河南曾经有大量的大象生存过,但我上面也说了,大家都有象,为啥就河南叫豫? 不过另外一个说法,我感觉更为靠谱。 据史料记载,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了九州,而将他的首都阳城所在的地方称为豫州。在古时候,

By laoliu

随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为一个伪球迷,最近关注了一下足球世界转会情况,真是精彩纷呈,不亚于娱乐圈。 首先是巴萨的德容,曼联一直想要他,巴萨也想把他出售,以便腾出来空间注册今年新签的人。甚至两个队都谈好了多钱卖,结果,巴萨有个骚操作导致一直进行不下去。前两年巴萨没钱,就给德容说,这两年钱不够,咱签个协议,你先拿少点,少拿的钱,后面给你加上。这到了加工资的时候了,巴萨不想加,所以想把他卖了。德容一想,不对啊,卖我可以,你得把前面的工资给补上,于是就说,那我不走。巴萨又想,曼联你不是求贤若渴嘛,不如这一千多万英镑你给他算了,曼联说,你是不是看我傻。于是,僵到这里了。就看谁先让步了。 大爷的,巴萨也是豪门呢,真是欺负老实人。 还有一群自以为是的,看不清自己实力的球员 尤文图斯的迪巴拉,当时尤文找他续约,开出了千万以上的年薪,结果人家嫌少,想要更多。不续约,满以为合同到期了,追求的人排长队,随便弄个高薪,赢取白富美,

By laoliu

随笔

遇事更应冷静思考

这两天,被全网关注得莫过于郑州的“120”事件了。大家关注这类事件,是因为不管120也好,110也罢,都和每个人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这些电话,是每个人情愿一生都不用拨打的,一拨打就能马上立刻能响应的电话。所以,关注度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天看到处罚的结果出来了,从接线员到主管急救系统的卫健委的领导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处分。但是很多网友还是不买账,认为处罚的太轻了,极端的网友甚至要以过失杀人罪来处罚接线员。有没有水军在这里带节凑不好说,我来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这个问题更应该是从机制上来看 我不了解急救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他们的系统是什么样的。大概率是如果没有具体的地址,接线员不能随意派车的,所以这就有后来接线员11次拨打患者的电话,以及加患者的微信等操作。但是,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连赋黄码红码都这么精准的大数据,想要定位一个人大概位置,应该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假如说,120急救系统的系统能定位到患者的位置,那么接线员还会为是龙子湖校区和明伦校区而纠结吗? 要知道,拨打120的不光有年轻人,还有老人,(就算是年轻人,比如这位20岁的少女),也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位置大有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