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读得一些书

《易经》乾卦中的“大人”

阅读

《易经》乾卦中的“大人”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乾卦被誉为“诸卦之首”,象征阳刚、天道、君子之德。其中有两处爻辞提到“利见大人”: *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那么何为大人呢?南怀瑾先生在解读《易经》与《文言传》时,对“大人”有两种层次的诠释。 大人是对我有帮助的人 九二爻:潜龙初现,寻灯引路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爻辞) 此时的“龙”虽崭露头角(初离“潜龙”状态),却仍处下卦地界,阳爻居阴位,虽居中却失位。如南怀瑾所言,此阶段需借力“贵人”——即能识才提携的伯乐。 * 现实映射:犹如初入职场的才俊或初创阶段的创业者,虽有潜力却资源有限。曾国藩早年得唐鉴举荐办团练,方从文吏蜕变为重臣印证了“

By laoliu
人生没有剧本,活着就是目的

阅读

人生没有剧本,活着就是目的

读南怀瑾先生文集《人生无真相》,南先生提到有次去一个大学做演讲,刚开始学校想让他谈谈人生的目的,他说人生的目的其实就是人生。 人如草芥,生于天地之间,本就没有预设的剧本。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是一种机缘,也是某种巧合。我们在烟火人间跌跌撞撞,被柴米油盐推着向前,一日三餐中奔忙,一年四季里老去。等到离开时,不过两手空空,连半片云彩都带不走。 所以说,活着本身,就是目的。 正如慧开禅师所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生的意义,不必刻意追问,它常常就藏在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里: 清晨为爱人做一顿热腾腾的早餐, 傍晚接过孩子递来的半块西瓜, 在人海中接住一个陌生人的微笑, 为路边一朵花的盛开驻足片刻…… 人生如同一场即兴戏,重要的不是剧本的宏大与否,而是你投入其中时的每一颦每一笑。 与其在“不知所以然”中焦虑惶恐,不如学一学村口那棵老槐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自然,静守四时。把每一个当下都活成自然舒展的模样,就是最好的活法。

By laoliu
跟着南怀瑾先生读易经Ⅱ--“时”与“位”

阅读

跟着南怀瑾先生读易经Ⅱ--“时”与“位”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可这八个字里,最关键的两个,其实就是“时”与“位”。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里再三强调的。他讲得很直白:不论是科学、哲学,还是人生万事,《易经》归根到底讲的,就是“时”与“位”这两个问题。 听起来有点抽象?那我们换个角度来看。 01|时不对,再好的东西也白搭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很有才华、眼光独到、也肯努力,可偏偏就是一直得不到机会。做生意,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想跳槽,总比别人慢一步;写的方案很棒,但偏偏项目黄了;买股票,总是踏错节凑。 这些情况,说白了就是:不逢其时。 一个人就算再优秀,如果没有遇到对的时间,终归难以发挥价值。 南怀瑾先生举了个例子: 一枚锈了又弯了的铁钉,谁都觉得是废物。但有一天台风过境,

By laoliu
跟着南怀瑾先生学易经(一)

阅读

跟着南怀瑾先生学易经(一)

最近开始看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最早接触易经里的文字大概是初一学鲁迅的《朝花夕拾》里面有:“上九,潜龙勿用”,后来才知道这是易经里的文字。学易经,首先要了解“易“这个字在易经中代表了什么。南怀瑾先生包含如下三个方面:不易、变易、简易。 变易:万物无常,唯变永恒 “变易”是《易经》最直观的哲学表达。南怀瑾强调,宇宙间一切现象皆处于 必变的状态,但这种变化并非无序的突变,而是渐变的积累。他以四季轮转、昼夜交替为例,说明自然规律中隐含的“变中有常”。 - 社会与人生的映射:人际关系、情感状态乃至时代潮流,均遵循“变易”法则。如南怀瑾所言:“男女感情、父子感情,一定会变,不变就不叫感情了。”这种变化观要求人们以动态眼光看待问题,避免固守成见。 - 《易经》的辩证启示:卦象的爻变(

By laoliu
知之而后有定

阅读

知之而后有定

最近开始读南怀瑾先生的《大学微言》,《大学》是四书五经的第一本书,是古代科举考试必备的课本,是曾子的学习心得论文。《大学》开篇就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南怀瑾先生认为,以后无论是佛家、道家、儒家,其修行的核心就是上述内容。一谈到修行,我们第一印象就是神秘学的东西,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修行其实很简单,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行的根本,不是求外在的变化,而是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止,是修行的第一步 “止”字,意指停止、平息,通常是指对心灵的控制与调节。在南怀瑾的讲解中,“止”是修行的第一步,是任何修行体系中的基础。无论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

By laoliu
儒道佛修行智慧的共通之道:从《大学》看内心修养的层次性

阅读

儒道佛修行智慧的共通之道:从《大学》看内心修养的层次性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深刻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话,体现了儒家修身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儒家的学问和实践,也深刻影响了道家与佛家的修行方法。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佛家则强调内心的清净与觉悟,二者虽在表面上有所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借鉴了儒家修行的步骤。本文将探讨儒家修行方法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在道家与佛家修行中的应用与转化。 儒家修行的核心思想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文字,实际上是对个人修养过程的高度概括。它表达了修身的顺序,强调通过内心的定力,达成思想的清静,从而在理性思考中做出明智的判断,最终获得理想的成果。 知止而后有定:这是修行的起点,是关于方向与自制力的要求。知止意味着知道何时该停,避免迷失方向或为欲望所左右。儒家主张内心的清明与理性,而知止正是指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保持自我控制,避免过度追求物质或虚荣。 定而后能静:定代表着内心的稳定,它是静的基础。内心的定力让人在纷乱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专注,能够应对外界的

By laoliu
厚积薄发:从《逍遥游》看人生的哲理

阅读

厚积薄发:从《逍遥游》看人生的哲理

再次读南怀瑾先生的《庄子南华》,不愧是经典的著作,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读都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升华和洗涤。《逍遥游》是庄子内七篇之一,表达了庄子关于自由、无拘无束的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其中,庄子通过比喻、寓言等手法,阐述了人应如何达到内心的“逍遥”,如何突破局限,如何理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深远含义,而在当今社会,这种“大气”的境界与“厚积薄发”的人生智慧,对我们仍然具有深远的启发。 大气的境界——超越眼前的困境 《逍遥游》一文开篇便讲述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可以化为鹏,鹏鸟展翅高飞,扶摇直上九万里,遨游四海。这段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辽阔无边的天地,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庄子的“大气”——动辄都是几千几万里,这也告诉我们,人的胸怀只有广大之后,才能脱离拘束自己的小天地,才能真正的超脱,如果每天都在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谈何逍遥与超脱呢。 厚积薄发—

By laoliu
大宋朝的那些奇葩事

阅读

大宋朝的那些奇葩事

曾经和一个同学讨论如果穿越的话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的话题,那个同学说,最希望能穿越到宋朝。我问他原因,他说,宋朝可以说是一个对文人最友好的朝代了。 确实,在宋朝,因为朝廷政策的影响,文人在宋朝小日子过的还是挺美的,但是大宋朝从开国开始,也有着不少好玩甚至好笑的事情。 陈桥兵变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那年的大年初一,忽然有军情来报,契丹要入侵边关,于是后周派大将赵匡胤领兵出征。出征的时候,赵匡胤要兵变的消息传遍了开封城,老百姓害怕遭了兵祸,纷纷出城逃难,甚至有一个大官,在送行的时候,要给赵匡胤磕一个,理由是你再回到汴梁城的时候,咱俩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就这么天下人都知道的消息,皇室的人竟然不知道,此奇事一也。 皇帝热衷于研究阵图 你没有听错,就是杜甫说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阵图,人家诸葛亮是结合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创建的阵法,宋朝的皇帝可好,在宫里没事了就研究研究阵图,等边关不宁了,大将要出征的时候,把研究的阵图赐给大将。你领兵的还必须按我的阵图来布阵打仗。如果按阵图打仗打输了,责任不大,如果不按阵图,你打赢了也有罪。 不但是皇帝热衷于研究阵图,大臣们也喜

By laoliu
关二爷大意失荆州,冤枉吗?

阅读

关二爷大意失荆州,冤枉吗?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关羽大意失荆州”,那么荆州的丢失真的是关羽的锅吗?或者说蜀汉集团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关羽在出征之前其实也防备着孙权的偷袭,所以留下麋芳、傅士仁来看家,并且沿江还设置了很多烽火台,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可以回兵增援,在他看来这是万无一失的,糜芳是他大哥的大舅子,怎么也不会胳膊肘往外拐啊,但吃亏就吃亏到这。 关羽是一个很骄傲的人,甚至到了自大的地步,在华容道上,程昱对关羽的评价是,“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纲鉴易知录》中也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礼君子而不恤军人”!因此,关羽连和自己大战几天几夜的黄忠都看不上,更别说他人了。所以他与同事的关系就处的一团糟。 孙权发兵的时候,关羽也不是一点也没有得到消息,当时曹操集团的董昭为了解樊城之围,故意把消息透露给了关羽,但是关羽觉得这时候放弃樊城太可惜,加上觉得自己的布置也很到位,而且吕蒙生病了,陆逊那小子又没啥本事。就没有太当回事。结果他认为最不能背叛的糜芳投降了,当陆逊打来的时候,“麋芳、傅士仁,素皆嫌羽轻己,于是即降”。而且沿江的烽火台也陆逊偷袭,没有发挥到任何作用,这时候

By laoliu
小城与不确定性墙

阅读

小城与不确定性墙

村上春树的最新作品,微信读书里推荐的。老刘本身也不是村上的粉丝,以前也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只是听说名气很大,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开了这本书。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主人公,简单的女主,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的人际关系,总之一切都很简单,整本小说,出场的人物屈指可数,就算出场的人物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心理活动,大概类似于游戏中的NPC吧。 故事也简单,一个17岁的孤独少男年偶遇并爱上一个16岁的孤独少女,少女告诉她现在的她不是真实的她,她只是本体的影子,她的本体在一座小城内,小城由一堵墙围着,少年只有进入小城才能找到真正的她,其实这座小城本就是少女幻想的东西,后来少女不知道怎么的就消失不见了,少男在他45岁生日的那天进入了小城,小城的规则是进入者要放弃自己的影子,少男进入小城后和少女的的本体在图书馆做着解梦的工作,他的影子机缘巧合下回到了现实世界,结识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少年,那个少年通过少男的影子进入了小城,这时候少男也明白过来,和他一起工作的少女也不是她心目的的那个她,那个她无论是本体也好,是影子也罢,都已经永远的离他而去,于是在少年的的帮助下,他又返回到了现实世界。 村上的作品文笔优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