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读得一些书

跟着南怀瑾先生学易经(一)

阅读

跟着南怀瑾先生学易经(一)

最近开始看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最早接触易经里的文字大概是初一学鲁迅的《朝花夕拾》里面有:“上九,潜龙勿用”,后来才知道这是易经里的文字。学易经,首先要了解“易“这个字在易经中代表了什么。南怀瑾先生包含如下三个方面:不易、变易、简易。 变易:万物无常,唯变永恒 “变易”是《易经》最直观的哲学表达。南怀瑾强调,宇宙间一切现象皆处于 必变的状态,但这种变化并非无序的突变,而是渐变的积累。他以四季轮转、昼夜交替为例,说明自然规律中隐含的“变中有常”。 - 社会与人生的映射:人际关系、情感状态乃至时代潮流,均遵循“变易”法则。如南怀瑾所言:“男女感情、父子感情,一定会变,不变就不叫感情了。”这种变化观要求人们以动态眼光看待问题,避免固守成见。 - 《易经》的辩证启示:卦象的爻变(

By laoliu
知之而后有定

阅读

知之而后有定

最近开始读南怀瑾先生的《大学微言》,《大学》是四书五经的第一本书,是古代科举考试必备的课本,是曾子的学习心得论文。《大学》开篇就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南怀瑾先生认为,以后无论是佛家、道家、儒家,其修行的核心就是上述内容。一谈到修行,我们第一印象就是神秘学的东西,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修行其实很简单,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行的根本,不是求外在的变化,而是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止,是修行的第一步 “止”字,意指停止、平息,通常是指对心灵的控制与调节。在南怀瑾的讲解中,“止”是修行的第一步,是任何修行体系中的基础。无论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

By laoliu
儒道佛修行智慧的共通之道:从《大学》看内心修养的层次性

阅读

儒道佛修行智慧的共通之道:从《大学》看内心修养的层次性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深刻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话,体现了儒家修身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儒家的学问和实践,也深刻影响了道家与佛家的修行方法。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佛家则强调内心的清净与觉悟,二者虽在表面上有所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借鉴了儒家修行的步骤。本文将探讨儒家修行方法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在道家与佛家修行中的应用与转化。 儒家修行的核心思想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文字,实际上是对个人修养过程的高度概括。它表达了修身的顺序,强调通过内心的定力,达成思想的清静,从而在理性思考中做出明智的判断,最终获得理想的成果。 知止而后有定:这是修行的起点,是关于方向与自制力的要求。知止意味着知道何时该停,避免迷失方向或为欲望所左右。儒家主张内心的清明与理性,而知止正是指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保持自我控制,避免过度追求物质或虚荣。 定而后能静:定代表着内心的稳定,它是静的基础。内心的定力让人在纷乱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专注,能够应对外界的

By laoliu
厚积薄发:从《逍遥游》看人生的哲理

阅读

厚积薄发:从《逍遥游》看人生的哲理

再次读南怀瑾先生的《庄子南华》,不愧是经典的著作,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读都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升华和洗涤。《逍遥游》是庄子内七篇之一,表达了庄子关于自由、无拘无束的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其中,庄子通过比喻、寓言等手法,阐述了人应如何达到内心的“逍遥”,如何突破局限,如何理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深远含义,而在当今社会,这种“大气”的境界与“厚积薄发”的人生智慧,对我们仍然具有深远的启发。 大气的境界——超越眼前的困境 《逍遥游》一文开篇便讲述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可以化为鹏,鹏鸟展翅高飞,扶摇直上九万里,遨游四海。这段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辽阔无边的天地,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庄子的“大气”——动辄都是几千几万里,这也告诉我们,人的胸怀只有广大之后,才能脱离拘束自己的小天地,才能真正的超脱,如果每天都在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谈何逍遥与超脱呢。 厚积薄发—

By laoliu
大宋朝的那些奇葩事

阅读

大宋朝的那些奇葩事

曾经和一个同学讨论如果穿越的话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的话题,那个同学说,最希望能穿越到宋朝。我问他原因,他说,宋朝可以说是一个对文人最友好的朝代了。 确实,在宋朝,因为朝廷政策的影响,文人在宋朝小日子过的还是挺美的,但是大宋朝从开国开始,也有着不少好玩甚至好笑的事情。 陈桥兵变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那年的大年初一,忽然有军情来报,契丹要入侵边关,于是后周派大将赵匡胤领兵出征。出征的时候,赵匡胤要兵变的消息传遍了开封城,老百姓害怕遭了兵祸,纷纷出城逃难,甚至有一个大官,在送行的时候,要给赵匡胤磕一个,理由是你再回到汴梁城的时候,咱俩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就这么天下人都知道的消息,皇室的人竟然不知道,此奇事一也。 皇帝热衷于研究阵图 你没有听错,就是杜甫说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阵图,人家诸葛亮是结合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创建的阵法,宋朝的皇帝可好,在宫里没事了就研究研究阵图,等边关不宁了,大将要出征的时候,把研究的阵图赐给大将。你领兵的还必须按我的阵图来布阵打仗。如果按阵图打仗打输了,责任不大,如果不按阵图,你打赢了也有罪。 不但是皇帝热衷于研究阵图,大臣们也喜

By laoliu
关二爷大意失荆州,冤枉吗?

阅读

关二爷大意失荆州,冤枉吗?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关羽大意失荆州”,那么荆州的丢失真的是关羽的锅吗?或者说蜀汉集团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关羽在出征之前其实也防备着孙权的偷袭,所以留下麋芳、傅士仁来看家,并且沿江还设置了很多烽火台,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可以回兵增援,在他看来这是万无一失的,糜芳是他大哥的大舅子,怎么也不会胳膊肘往外拐啊,但吃亏就吃亏到这。 关羽是一个很骄傲的人,甚至到了自大的地步,在华容道上,程昱对关羽的评价是,“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纲鉴易知录》中也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礼君子而不恤军人”!因此,关羽连和自己大战几天几夜的黄忠都看不上,更别说他人了。所以他与同事的关系就处的一团糟。 孙权发兵的时候,关羽也不是一点也没有得到消息,当时曹操集团的董昭为了解樊城之围,故意把消息透露给了关羽,但是关羽觉得这时候放弃樊城太可惜,加上觉得自己的布置也很到位,而且吕蒙生病了,陆逊那小子又没啥本事。就没有太当回事。结果他认为最不能背叛的糜芳投降了,当陆逊打来的时候,“麋芳、傅士仁,素皆嫌羽轻己,于是即降”。而且沿江的烽火台也陆逊偷袭,没有发挥到任何作用,这时候

By laoliu
小城与不确定性墙

阅读

小城与不确定性墙

村上春树的最新作品,微信读书里推荐的。老刘本身也不是村上的粉丝,以前也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只是听说名气很大,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开了这本书。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主人公,简单的女主,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的人际关系,总之一切都很简单,整本小说,出场的人物屈指可数,就算出场的人物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心理活动,大概类似于游戏中的NPC吧。 故事也简单,一个17岁的孤独少男年偶遇并爱上一个16岁的孤独少女,少女告诉她现在的她不是真实的她,她只是本体的影子,她的本体在一座小城内,小城由一堵墙围着,少年只有进入小城才能找到真正的她,其实这座小城本就是少女幻想的东西,后来少女不知道怎么的就消失不见了,少男在他45岁生日的那天进入了小城,小城的规则是进入者要放弃自己的影子,少男进入小城后和少女的的本体在图书馆做着解梦的工作,他的影子机缘巧合下回到了现实世界,结识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少年,那个少年通过少男的影子进入了小城,这时候少男也明白过来,和他一起工作的少女也不是她心目的的那个她,那个她无论是本体也好,是影子也罢,都已经永远的离他而去,于是在少年的的帮助下,他又返回到了现实世界。 村上的作品文笔优

By laoliu
大鹏一日同风起

生活

大鹏一日同风起

昨天周六,是女儿回家充电的日子。早上打电话的时候,就要求早点去,站在显眼的地方等她。经过开学的这一个月,她也基本上适应了高中住校的生活,之所以这么个要求,其实就是想撒撒娇,甚至返校途中,要求车开的慢点亦然。这可以说是我们家的一个梗了,直指她当年上幼儿园时候说的一些话,这些东西本该消失在记忆,但是不经意间却在博客里记录了下来,然后成为一个梗,或许这就是个人博客存在的意义吧。 昨天又赶上入秋以来第一次明显的降温,西北风呼呼的,回城的路上,正赶上迎风,车速快的话,总感觉车子要飘起来,所以一路上都开的比较谨慎。古代人也早就熟悉了风的力量。李白曾写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就是风的作用,如果没有风,再牛B的大棚,也无法扶摇直上的。 庄子更是对风颇有研究,他说:“夫大块咦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