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絮语

秋日絮语
Photo by 昆 阿 / Unsplash

又是一年秋。

周一的清晨,难得的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雨。空气里也弥漫着一股清甜的香气。甜腻而绵长的香味仿佛在风里缓缓流动,钻进鼻腔,沁入心脾。古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这样的季节,桂花似乎成了中秋最鲜明的注脚。

这香气,让我的思绪瞬间飘回了遥远的过去。1998年的郑州,郑州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小礼堂旁的那棵桂花树,在微凉的夜色里,将甜腻的香气无所顾忌地释放。那时的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总觉得这香味过于浓烈,像一个热情过度的姑娘,让人难以消受。

可岁月是一剂奇妙的良方。它让人慢慢褪去年少时的锋芒,也教会人珍惜那些看似寻常的气息。如今,郑州的街头已然种满了桂花树,每逢中秋,整座城市都弥漫在甜香中。人到中年,心境已不同往昔,那股曾经嫌弃的香气,如今却成了记忆的触媒。每当它再次出现,总能勾起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让我想起青春、想起已逝的亲人,也想起人生中无数个微小却真切的瞬间。

抵达叔叔家,却吃了个闭门羹。大门紧锁,给他打了电话才知道,老两口趁天晴去了城边的地里——他们在那里种了些芝麻和红薯。叔叔也七十多岁了,年纪大了闲不住,都劝他们别摆弄这些东西了,但是他们还是放不下,说趁身体还能动弹,做点农活心里踏实。

我在楼下等他们归来,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本是温柔的时刻,却被花脚蚊子搅得不得安生。蚊子在小腿上肆意叮咬,痒得让人直跺脚。这让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院子里乘凉的夜晚,夏天的蚊子成群结队,父亲总要点上几支蚊香,烟雾缭绕中,星空格外清晰。

等了片刻,叔叔婶子回来了。两个人衣衫上沾满了尘土和汗水,却神情满足。中午的饭菜极为简单,几样家常小炒,一壶老酒。叔叔劝我陪他喝一杯,我也没推辞。杯中酒不算烈,却有股子实实在在的醇厚。饭桌上没有什么客套话,都是家长里短,正是这种自然不加修饰的氛围,让人觉得格外踏实。

婶子提起了老家的近况,声音里带着几分叹息。小姑父在三个月前去世,走得安静,没有什么遗言。表哥因为年轻时一时冲动,因追债动了手,被判刑入狱。十几年光阴一晃而过,小姑父始终没能等到儿子出狱的那一天。老人走了,留给身后的亲人只是无尽的遗憾。

小姑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待着,病痛缠身,生活失去了依靠。说到这里,婶子忍不住摇头,叹了口气。其实老年人啊,最怕的就是孤独。病痛也许还能靠药物缓解,可心里的寂寞无人能替。

我想起了年初去世的舅舅。舅舅在世时,虽然也是卧床不起,妗子还得照顾他,但家里有他,总归是个支撑。如今他走了,舅妈像失去了全部寄托,整个人一下子萎顿下来。人到暮年,失去了伴侣,生命仿佛也失去了方向。

人生啊,真是转瞬即逝。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日子长得没有尽头。可当你眼睁睁看着一位又一位长辈离开,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无常。

说起堂哥那一支,叔叔的语气便冷淡下来。堂哥家依旧是一地鸡毛。儿子不成器,整日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孙子学习也不好,贪玩成性。家庭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的往往不是一时的成败,而是几代人累积下来的习惯和风气。(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谋占田园决生败子》)

“家风”这个词听起来古旧,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后代。堂哥一家总爱在亲戚之间占点便宜,看似是精明,实际上却让亲情变得疏远。农村生活的表象常常是诗意的:炊烟袅袅,阡陌纵横,邻里之间热络相处。但在这些田园风光的背后,藏着太多微妙的人情世故。亲情常挂在嘴边,可一旦涉及到利益,情分也会显得脆弱。

我望着婶子微微叹息的神情,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复杂的感受。农村的确淳朴,但也绝非理想化的天堂。生活里的真相,总是夹杂着温情与冷漠,善意与算计。

午后,我独自走在回程的路上。阳光斜斜地照在街道上,桂花的香味依旧浓烈,仿佛要把人的心都填满。可无论香气多么甜美,也遮掩不了岁月的无情。

想起少年时的轻狂,想起如今亲人的渐渐老去,心里不免五味杂陈。人生就像四季更替,有过春天的蓬勃,有过夏天的热烈,也终究要走向秋日的凋零。

可即便如此,生命中依旧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就像这一日的阳光,哪怕转瞬即逝,也足以温暖人的心。就像这一城的桂花香,哪怕甜得过头,也足以提醒人:在流逝的岁月里,还有一些东西,是恒常不变的。

人生有限,所能做的,不过是在有限的日子里,珍惜当下的人,走好脚下的路。

Read more

浅谈阿Q精神

浅谈阿Q精神

最近看释万行法师的《降伏其心》,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比如今天我俩打了一架,我输给了你。表面上看是你赢了,我输了。实际上我内心的承受力增强了,甚至增强了许多倍。而你的我执、虚荣心、好胜心也增加了,甚至也增加了许多倍。”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这不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吗?然后,翻了一下评论区,果然也有读者说这是阿Q,但笑过之后再仔细一琢磨,又觉得法师所说的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鲁迅笔下的阿Q,是在压迫和逆境中挣扎求生的一个可怜人。他没有能力去反抗,于是只能发展出一套扭曲的心理机制来维持生存。这种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自我欺骗、自我麻醉的方式来面对失败和屈辱,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阿Q精神的具体表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精神胜利法: 这是阿Q精神最核心的特征。当他被别人欺负、侮辱时,他不会反抗,而是迅速在内心找借口,把失败看作胜利,把屈辱看作光荣。比如,他被打了,会想象成是“儿子打老子”,或者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从而在精神上取得胜利。 * 选择性遗忘: 阿Q的记忆是选择性的。

By laoliu
从 Windows 到 Linux:重新体验的过程与心得

从 Windows 到 Linux:重新体验的过程与心得

几年前,我使用过一段时间Linux,后来因为没有官方的微信客户端,并且每三个月需要报税的软件只能在Windows上使用,所以我放弃了Linux,转而使用了Windows 11,过了几年,便懒得再折腾。最近,电脑偶尔会出现卡顿的情况,每次都需要重启才能解决。我曾经重置过系统,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恰好,我看到某位博友写的主力使用Ubuntu24的博客,因此,我决定重新尝试使用Linux,毕竟我的电脑使用场景非常简单,除了偶尔报税,其它基本需求都能在Linux下实现。 我的需求 1. 写博客 :主要使用思源笔记。 2. 上网 :浏览网页,查找资料。 3. 微信:官方已经出了客户端,体验基本上和Windows上一致 4. 偶尔结合AI写点小程序 :一些简单的开发任务。 5. 每三个月报税一次 :这一点只能在Windows下实现。 对于我来说,Linux完全可以满足上述需求,除了报税以外,其他都可以在Linux上顺利完成。 选择发行版 我尝试过几个Linux发行版,分别是: * Deepin :虽然其界面精美,但安装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将系统烧录到U盘后,

By laoliu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读南怀瑾先生的《禅宗和道家》,读到“风动、幡动、心动”这个典故(佛家称为公案)时,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 记得第一次读到这个公案,大概是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上。故事是这样的: 唐代仪凤元年(676年),慧能大师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一阵风吹来,寺中的幡旗随风摇曳,引发了两位僧人的争论。一位僧人说:“是风在动。”另一位坚持:“是幡在动。”两人争执不下,慧能大师便上前说道:“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 当时读到这里,我心想古人真傻,这看似很有哲理,实则是对自然现象缺乏了解,根本就是一种空气流动罢了,和风、幡、心都毫无关系。甚至到了大学,我和信奉佛教的父母聊起这个公案时,依旧是以嘲弄的口吻,当时还试图用这个典故让他们“回头”。 随着年龄增长,读书和见识也多了,才发现当初的小丑恰恰是我自己。 这哪是古人没有见识,分明是我的认知高度不够,没有达到那个层次,

By laoliu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我曾以为,理财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股票、基金、保险等等,充满了复杂的公式和博弈。所以,对理财这方面一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只会挑选一些风险小的项目。也曾在股市上投入了一些,但每次都赶不上节奏,所以慢慢的这方面的心思也就淡了。 前几天偶尔在微信读书上看到了摩根·豪泽尔的《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这本书,才发现原来理财也可以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简单的事情,往往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们很多人都会大精力花在寻找下一个“暴富”的机会上,希望能一击即中,实现财务自由,其实这是很不现实的东西。这本书没有教我们如何赚钱,而是教我们如何守财。 这听起来似乎现在主流的消费观向左,但我认为却触及了财富的本质,特别是当下这个大环境中,守财才是更重要的。书中虽然用了大量的例子,但给我印象最深,也是颠覆我原来概念的一个例子是:地球的冰河期并非由某个特别寒冷的冬天造成,而是因为无数个凉爽的夏天。那些看似不够热的夏天,导致上一年的冰雪没有完全融化,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了巨大的冰川。我一直以为,冰河期的形成,是突变的,是哗啦一下子,地球被冻上了。 作者用这个例子来说明,真正的财富积累,靠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