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絮语
又是一年秋。
周一的清晨,难得的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雨。空气里也弥漫着一股清甜的香气。甜腻而绵长的香味仿佛在风里缓缓流动,钻进鼻腔,沁入心脾。古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这样的季节,桂花似乎成了中秋最鲜明的注脚。
这香气,让我的思绪瞬间飘回了遥远的过去。1998年的郑州,郑州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小礼堂旁的那棵桂花树,在微凉的夜色里,将甜腻的香气无所顾忌地释放。那时的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总觉得这香味过于浓烈,像一个热情过度的姑娘,让人难以消受。
可岁月是一剂奇妙的良方。它让人慢慢褪去年少时的锋芒,也教会人珍惜那些看似寻常的气息。如今,郑州的街头已然种满了桂花树,每逢中秋,整座城市都弥漫在甜香中。人到中年,心境已不同往昔,那股曾经嫌弃的香气,如今却成了记忆的触媒。每当它再次出现,总能勾起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让我想起青春、想起已逝的亲人,也想起人生中无数个微小却真切的瞬间。
一
抵达叔叔家,却吃了个闭门羹。大门紧锁,给他打了电话才知道,老两口趁天晴去了城边的地里——他们在那里种了些芝麻和红薯。叔叔也七十多岁了,年纪大了闲不住,都劝他们别摆弄这些东西了,但是他们还是放不下,说趁身体还能动弹,做点农活心里踏实。
我在楼下等他们归来,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本是温柔的时刻,却被花脚蚊子搅得不得安生。蚊子在小腿上肆意叮咬,痒得让人直跺脚。这让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院子里乘凉的夜晚,夏天的蚊子成群结队,父亲总要点上几支蚊香,烟雾缭绕中,星空格外清晰。
等了片刻,叔叔婶子回来了。两个人衣衫上沾满了尘土和汗水,却神情满足。中午的饭菜极为简单,几样家常小炒,一壶老酒。叔叔劝我陪他喝一杯,我也没推辞。杯中酒不算烈,却有股子实实在在的醇厚。饭桌上没有什么客套话,都是家长里短,正是这种自然不加修饰的氛围,让人觉得格外踏实。
二
婶子提起了老家的近况,声音里带着几分叹息。小姑父在三个月前去世,走得安静,没有什么遗言。表哥因为年轻时一时冲动,因追债动了手,被判刑入狱。十几年光阴一晃而过,小姑父始终没能等到儿子出狱的那一天。老人走了,留给身后的亲人只是无尽的遗憾。
小姑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待着,病痛缠身,生活失去了依靠。说到这里,婶子忍不住摇头,叹了口气。其实老年人啊,最怕的就是孤独。病痛也许还能靠药物缓解,可心里的寂寞无人能替。
我想起了年初去世的舅舅。舅舅在世时,虽然也是卧床不起,妗子还得照顾他,但家里有他,总归是个支撑。如今他走了,舅妈像失去了全部寄托,整个人一下子萎顿下来。人到暮年,失去了伴侣,生命仿佛也失去了方向。
人生啊,真是转瞬即逝。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日子长得没有尽头。可当你眼睁睁看着一位又一位长辈离开,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无常。
三
说起堂哥那一支,叔叔的语气便冷淡下来。堂哥家依旧是一地鸡毛。儿子不成器,整日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孙子学习也不好,贪玩成性。家庭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的往往不是一时的成败,而是几代人累积下来的习惯和风气。(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谋占田园决生败子》)
“家风”这个词听起来古旧,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后代。堂哥一家总爱在亲戚之间占点便宜,看似是精明,实际上却让亲情变得疏远。农村生活的表象常常是诗意的:炊烟袅袅,阡陌纵横,邻里之间热络相处。但在这些田园风光的背后,藏着太多微妙的人情世故。亲情常挂在嘴边,可一旦涉及到利益,情分也会显得脆弱。
我望着婶子微微叹息的神情,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复杂的感受。农村的确淳朴,但也绝非理想化的天堂。生活里的真相,总是夹杂着温情与冷漠,善意与算计。
四
午后,我独自走在回程的路上。阳光斜斜地照在街道上,桂花的香味依旧浓烈,仿佛要把人的心都填满。可无论香气多么甜美,也遮掩不了岁月的无情。
想起少年时的轻狂,想起如今亲人的渐渐老去,心里不免五味杂陈。人生就像四季更替,有过春天的蓬勃,有过夏天的热烈,也终究要走向秋日的凋零。
可即便如此,生命中依旧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就像这一日的阳光,哪怕转瞬即逝,也足以温暖人的心。就像这一城的桂花香,哪怕甜得过头,也足以提醒人:在流逝的岁月里,还有一些东西,是恒常不变的。
人生有限,所能做的,不过是在有限的日子里,珍惜当下的人,走好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