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絮语

随笔

秋日絮语

又是一年秋。 周一的清晨,难得的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雨。空气里也弥漫着一股清甜的香气。甜腻而绵长的香味仿佛在风里缓缓流动,钻进鼻腔,沁入心脾。古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这样的季节,桂花似乎成了中秋最鲜明的注脚。 这香气,让我的思绪瞬间飘回了遥远的过去。1998年的郑州,郑州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小礼堂旁的那棵桂花树,在微凉的夜色里,将甜腻的香气无所顾忌地释放。那时的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总觉得这香味过于浓烈,像一个热情过度的姑娘,让人难以消受。 可岁月是一剂奇妙的良方。它让人慢慢褪去年少时的锋芒,也教会人珍惜那些看似寻常的气息。如今,郑州的街头已然种满了桂花树,每逢中秋,整座城市都弥漫在甜香中。人到中年,心境已不同往昔,那股曾经嫌弃的香气,如今却成了记忆的触媒。每当它再次出现,总能勾起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让我想起青春、想起已逝的亲人,也想起人生中无数个微小却真切的瞬间。 一 抵达叔叔家,却吃了个闭门羹。大门紧锁,给他打了电话才知道,老两口趁天晴去了城边的地里——他们在那里种了些芝麻和红薯。叔叔也七十多岁了,年纪大了闲不住,

By laoliu
浅谈阿Q精神

阅读

浅谈阿Q精神

最近看释万行法师的《降伏其心》,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比如今天我俩打了一架,我输给了你。表面上看是你赢了,我输了。实际上我内心的承受力增强了,甚至增强了许多倍。而你的我执、虚荣心、好胜心也增加了,甚至也增加了许多倍。”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这不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吗?然后,翻了一下评论区,果然也有读者说这是阿Q,但笑过之后再仔细一琢磨,又觉得法师所说的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鲁迅笔下的阿Q,是在压迫和逆境中挣扎求生的一个可怜人。他没有能力去反抗,于是只能发展出一套扭曲的心理机制来维持生存。这种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自我欺骗、自我麻醉的方式来面对失败和屈辱,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阿Q精神的具体表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精神胜利法: 这是阿Q精神最核心的特征。当他被别人欺负、侮辱时,他不会反抗,而是迅速在内心找借口,把失败看作胜利,把屈辱看作光荣。比如,他被打了,会想象成是“儿子打老子”,或者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从而在精神上取得胜利。 * 选择性遗忘: 阿Q的记忆是选择性的。

By laoliu
从 Windows 到 Linux:重新体验的过程与心得

齐物

从 Windows 到 Linux:重新体验的过程与心得

几年前,我使用过一段时间Linux,后来因为没有官方的微信客户端,并且每三个月需要报税的软件只能在Windows上使用,所以我放弃了Linux,转而使用了Windows 11,过了几年,便懒得再折腾。最近,电脑偶尔会出现卡顿的情况,每次都需要重启才能解决。我曾经重置过系统,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恰好,我看到某位博友写的主力使用Ubuntu24的博客,因此,我决定重新尝试使用Linux,毕竟我的电脑使用场景非常简单,除了偶尔报税,其它基本需求都能在Linux下实现。 我的需求 1. 写博客 :主要使用思源笔记。 2. 上网 :浏览网页,查找资料。 3. 微信:官方已经出了客户端,体验基本上和Windows上一致 4. 偶尔结合AI写点小程序 :一些简单的开发任务。 5. 每三个月报税一次 :这一点只能在Windows下实现。 对于我来说,Linux完全可以满足上述需求,除了报税以外,其他都可以在Linux上顺利完成。 选择发行版 我尝试过几个Linux发行版,分别是: * Deepin :虽然其界面精美,但安装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将系统烧录到U盘后,

By laoliu

老刘博客

一个验光师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博客

Latest

蟋蟀:童趣以及文学作品

蟋蟀:童趣以及文学作品

这几天读修・莱佛士的《昆虫志》,本来以为是一本科普昆虫的读物,看了之后才发现,远远不是。它更多的是借助昆虫这一微观载体,折射出人性、社会与历史的复杂光谱。书中各章后附的大量参考文献,恰恰彰显了其跨学科视野与严谨的学术根基。作者穿梭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之间,将昆虫与人类世界的千丝万缕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观察自然之妙时,也窥见了文化的深邃映射。 当我翻至“蟋蟀”章节,许多回忆与感触油然而生。 童年的蟋蟀记忆 童年时,蟋蟀是我们的天然玩伴。那时的蟋蟀大致分两种:一种头型似三角,像极了警察的帽子,我们叫它“警察帽”;另一种更常见的是圆头,体型也更大。 夏末秋初的傍晚,田埂、草丛、石缝中,蟋蟀的鸣声此起彼伏。我们常循声而去,扒开草丛仔细寻找,一旦捉到便如获至宝,放入小纸盒中,蹲在地上看它们弹动须脚。有时还会互相较量,比比谁的蟋蟀更显“威风”。一只小小的蟋蟀,足以承载半天的欢乐。 真正让我对这小生灵生出羡慕之情的,是小学课本上一篇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篇课文《蟋蟀的洞穴》:“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By laoliu
ETC坏了之后

ETC坏了之后

前两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上的ETC坏了。去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从郑州南站的绿色通道直接冲了过去,下高速的时候不抬杆。工作人员拿着我的卡刷了一下,应该是没有刷上,然后问我是从那个站点上的高速,我说郑州南站,然后处理了一下,人工抬杆了。 回来的时候,发现还是不抬杆,我有插卡拔卡了一下,也没有滴滴的声音了,这才意识到设备坏了。只好走人工通道。这个ETC是我在 2019 年通过支付宝办理的,当时没有收取费用,但签了一份“三年不能注销”的协议。如今时间一晃到了 2025 年,这份协议早就到期了。 郑州南站下高速口就有河南ETC官方的办理网点,咨询了一下,必须先要注销掉原来的才能重新办理。好在支付宝里注销也比较方便,3个工作日就已经注销掉了。 为什么换成本地ETC 当时在支付宝办的ETC是山东高速的,在河南用也没什么问题。但考虑到以后的 售后问题,我还是希望用本地的ETC。用着也放心,万一坏了,售后直接去网点了,也不用快递来快递去的。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办理ETC是因为,郑州这边有周边站点上线高速通行用ETC可以免费的政策,而我接送女儿要两个来回,一周可以节省100多块钱的

By laoliu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最近,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 许多网友在感叹之余,也不免担心自己的数字遗产:如果多年未登录微信,账号里的聊天记录、朋友圈、照片、文件会发生什么? 对此,微信客服回应称,如果账号 长时间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系统可能会 自动回收。回收时间会根据使用情况综合判定,而被回收的账号,所有内容将 永久清空,无法恢复。(IT之家) 这则消息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在平台规则面前,你的内容并不完全属于你。 平台账号的脆弱性 我们常常误以为,存放在微信、微博上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殊不知,它们只是暂时寄存在平台数据库里。 * 一旦规则变动,数据可能瞬间消失; * 即便导出备份,新旧版本兼容性问题可能让恢复变得困难; * 平台永远掌握规则,用户只能被动接受。 这让人不得不反思:依赖平台存储内容,意味着把数字生命的一部分交给别人掌控。 独立博客的价值 相比之下,独立博客提供了真正的控制权和安全感: 1. 数据归属明确:域名在,服务器在,

By laoliu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看了我的文章《输赢之外》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了我伪球迷的身份,为什么我说我是伪球迷呢,是因为我本身也没有球迷那样的纯粹,但是偶尔也会喜欢看看比赛,对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输赢也会患得患失。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希望改正之,想的办法一个是更少的关注曼联,另外一个就是把格局放大,只要是精彩的比赛都喜欢看。这样做了之后,感觉好多了, 所以,我也只能做一个伪球迷,而情绪这玩意也真的很莫名其妙。 就是前几天,欧洲五大联赛夏季的转会窗关闭了,英超一个联赛就花了三十亿欧元,其他四大联赛加起来才二十九亿。热闹的背后,是赖着不走、罢训逼宫、指定下家的各种戏码。看完这些,我忍不住叹一口气——足球,好像越来越像一门生意,而那份纯粹的情怀,正在慢慢远去。 整个转会期,比宫斗剧还精彩:有人赖着不走,非得熬到最后一份大合同;有人指名道姓,只去某一家俱乐部;有人干脆罢训逼宫。竞技体育原本该是热血、荣耀、情怀,可当它彻底变成了一门生意,这些闹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一切都是生意,别再谈什么情怀。 英超凭啥能一家独大? 这几年,英超越来越像个“超级资本收割机”

By laoliu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前几天,印记博客的博主小胡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的互联网完全由网站组成》。读完之后,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共鸣。是啊,最初的互联网,确实就是一个个网站组成的,网站与网站之间用超链接紧密相连。你可以从这个网站跳到那个网站,像在一条大河里顺流而下,又能随时拐进一条支流。那时候的互联网,是开放的,是自由的。 而现在呢?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封闭。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把人留在自己的“围墙”里,恨不得你一辈子不离开它的APP。 初次触网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是因为商都信息港的邀请。那时他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体验活动,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办公楼里,每人分配一台电脑。刚坐下来时,我对着那台方方正正的显示器,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才摸索着打开了一个叫 Internet Explorer 的东西。万幸的是,浏览器的主页被设成了商都信息港的页面,我就从那里一点点点击下去,才逐渐学会了什么叫“网上冲浪”。 再后来,学校周围的网吧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朋友时常“包夜”。一群人对着昏暗的屏幕,要么组网打游戏,要么随意浏览各种信息。那时的网络,不仅是新鲜,更是广阔、

By laoliu
节气里的智慧

节气里的智慧

又到了一年的农历七月。 天气不再像盛夏那样燥热,夜晚多了一丝凉意。四季轮回,寒来暑往,在不知不觉间,年景又走过了一大半。 小时候,我总觉得夏天的热是没有尽头的。那时候别说空调了,连电扇都都没有,白天热得人心浮气躁。于是,我常忍不住问母亲: “啥时候能凉快啊?” 母亲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到七月就凉快了。” 接着她就会念叨几句顺口溜似的谚语: * “交了七月节,夜凉白天热。” * “交了八月节,就晌午头一会热。” * “交了九月节,一热也不热。” * “交了十月节,下雨就下雪。” 这些话没有气象数据,没有科学仪器,却能准确地描摹出气候的变迁。小时候不懂,只觉得母亲念叨的很有趣。长大后才明白,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世世代代人们的经验总结,是生活里最实在的智慧。 很多时候,这些古老的谚语比天气预报还灵验。它们伴随着农耕社会的节奏而来,帮助人们安排农事,也抚慰人们对季节更替的期待。 其实,不只是“交七月节,夜凉白天热”,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歌谣:南方人看梅雨,北方人盼秋凉,西北人识得风沙,

By laoliu
折腾杀毒软件的一点感想

折腾杀毒软件的一点感想

这几天,我一直在折腾各种杀毒软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熟人单位里发生的一起网络诈骗。单位里一位员工因为点击了不明链接,不小心中毒,黑客随即接管了他的钉钉账号。接下来就是老套路:建群、拉人、冒充发工资补贴,让大家输入银行卡号。可别小看这招,受害的人不少,听说损失最大的一位,损失相当的严重。 这件事让我再次意识到,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风险。尤其最近“银狐木马”在网上泛滥,更让我觉得杀毒软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什么折腾杀毒软件? 很多人都说现在病毒少了,而且Windows自带的杀毒软件也足够了,说实话,现在很多新型木马的第一步,就是要绕过 Windows Defender,所以单纯依赖 WD,并不能让人放心。这几天,我几乎把主流的杀毒软件都试了一遍: * 腾讯 IOA 基础版:资源占用少,系统流畅;智能弹窗过滤很安静;没有广告;还能后台一键部署到家里的几台电脑;关键是免费(能免费部署500台),而且是腾讯重点发展的项目,检测能力还行,其出身让人感觉不如360等专业的杀毒软件让人心安。 * 360

By laoliu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媳妇前段时间去南京学习,回来跟我说起一件事:她的同学戴的手表居然能直接接打电话。她说起的时候眼神里有点心动。她平常其实不太喜欢戴这些东西,更结婚没多久的时候,说想要一块手表,也就戴了一段时间,就收藏了起来了。前几年给她买了一只荣耀手环 7,她戴过一阵子,后来也不戴了。 之所以现在又提出来,大概是和她最近工作有关,最近她们科新开了中医护理门诊,有不少患者是冲着她的刮痧来的,所以有时候满手都是刮痧油的情况下,有电话进来的时候,再取手机确实也不太方便。 于是我在京东上搜了一下。没想到就发现了华为 Watch Fit 4 ——白色的表带,颜值简洁大方,价格也不算离谱,不到 800 块钱(如果有国补的情况下,还能便宜不少)。几乎一下就戳中了她的需求,于是毫不犹豫下单。 开箱过程 快递很快,盒子不大,正面是手表的渲染图。拆开之后,里面的东西也很简单: * 手表本体 * 白色硅胶表带(已经装好) * 充电线 * 使用说明书 说实话,这条 充电线还挺让我惊艳的。磁吸式的圆形接口,

By laoliu
粮票里的父爱

粮票里的父爱

前几天在博客群里闲聊,话题莫名其妙地扯到了粮票。我随口说了一句:“当年我爸把全国的粮票攒着不舍得用,说是为了给我和我哥上大学的时候用。”阿均半开玩笑地说:“整理一下这个故事吧,也挺有意思的。”我心里一动,其实不久前还听我爸抱怨呢:“当年给你们攒的粮票,其实也没怎么用上。” 说到粮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粮食和一些生活用品都是按票供应的。手里有粮票才能买粮,没有就只能干着急。那时候的粮票分两种:地方粮票和全国性粮票。地方粮票只能在本地用,而全国性的粮票可以全国通用,更珍贵。 我爸攒的,就是全国粮票。他考虑到我和我哥上大学,不一定会留在甘肃,怕我们去外地没粮票买粮,饿肚子。他省吃俭用,把这些全国粮票默默积攒起来,为我们未来的温饱留着。想象他每天回家,把一张张小票叠好放进抽屉里,那画面真是朴素又让人心安。 求学的道路上,其实父母一直在鼓励我们。父亲看到单位新分来的大学生待遇非常好,意识到知识和学历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家从祖辈开始都没有什么学问,所以望子成龙的期望特别重。放假的时候,除非是集中性的农活,比如收种庄稼、施肥这些有时效的农活,平常的象除草这些活儿都不让我

By laoliu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前几天朋友送了一箱黄桃,一次性吃不了那么多,慢慢的桃子就有点发软,这两天吃桃子的时候,屡屡遇到外表鲜亮,啃两口发现里面已经变质的桃子。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一句忘了从哪里看到的话——“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查了一下资料,出处应该是苏轼的《范增论》。苏轼借楚汉相争,感叹项羽失天下并非因为范增未被重用,而是因为项羽自己内部的问题。于是写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意思是,万物的败坏,必然从自身腐烂开始,外来的虫子不过是乘虚而入;人的失败,往往是自己心中先起疑念,外来的谗言才有了可乘之机。桃子如此,世间又何尝不是? 一颗桃子,即便外皮光鲜,若果肉先行腐坏,虫子自然会滋生。虫并不是腐烂的原因,而是腐烂的结果。真正决定一颗桃子命运的,不在于外表多么饱满,而在于内里是否坚实清新。 历史上的王朝也是如此。唐宋明清,无不曾强盛一时,但当内部积弊滋生、腐化蔓延时,再坚固的城池也难以自保。外敌入侵只是导火索,真正的根源是自身的腐朽。 组织亦然。一个团队,如果内部保持团结向上,足以抵御风雨;

By laoliu
茶与菩提:慢下来的时光

茶与菩提:慢下来的时光

周末收拾店内的东西,无意中翻出一个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半块普洱茶饼。这块茶饼是媳妇她表哥送的。刚拿到手时,我兴致勃勃地撬下一点泡来喝。慢慢地,三两次、五六次,一块完整的茶饼就被消耗掉了一半。后来是因为茶壶被摔坏了,改用玻璃杯泡绿茶,也就放在那了。都说普洱茶的妙处,就在于它“越陈越香”。这两年,它是不是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呢? 茶汤里的岁月 普洱分为生普和熟普。生普茶汤清亮,滋味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回甘悠长,那是岁月的原味,直接而真切。熟普则是经过人工发酵,褪去了青涩,变得醇厚温润。茶汤红浓明亮,入口顺滑,带着独特的陈香,仿佛一位历尽风霜的长者,沉稳而内敛。我这一块,是熟普。撬下一点,用开水冲泡,茶汤渐渐转为红褐色,透着微微的枣香。轻轻啜一口,醇厚顺滑,温润入喉。这不只是一杯茶,更是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菩提的光泽 喝茶的时候,瞥见了柜子里的那一串星月菩提。那是2015年买的,这些年不知不觉间,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