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的一些思考

最近最火的莫过于社区团购了,头部的这些个互联网大佬们,争先恐后的布局,唯恐拉在了后面,以至于央媒都出来泼冷水,说别盯着那几斤白菜和水果。诚然,央媒说的有道理,人家国外的大佬都整天在研究移民火星呢,咱国内的还一窝斗,去和资本家争去啊,抢去啊,和老百姓抢有什么本事?但是转念又一想,这些事情为啥偏偏就出现在国内,难道国外的资本家都是救世主?一个个视金钱如粪土?看不到外卖、青菜水果的利润?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又说: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所以,从来没有救世主,否则也当初也不会出现”圈地运动“等羊吃人的现象,那为啥现在他们转性了呢?

我想,可能和一些法律法规有关。

正常的商业应该是这样的:

就拿午餐来说,可以堂食,可以让人送,点外卖的话,是一种用金钱节省了时间,店家复查的成本高,所以,外卖的价格理应比堂食的价格要高,这样才是合理的。但是,对我们这些个互联网大佬来说,他们敢于烧钱,给补贴,让外卖比堂食还便宜。当然,资本家不是慈善家,补贴的目的是圈地。把别的竞争对手干死,然后在两头吃,再压榨一下跑腿的外卖员,这样钱很快就回来了。

对于社区团购也是一样,其实这个东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些年就已经有了,如果没有这个疫情,搞这个玩意的公司很多都要破产倒闭了,那为啥出来了这么多年了,发展不起来呢?主要还是这个模式的问题,公司的规模小,送货的成本加进去之后,菜的价格就高,老百姓就不买账,所以,发展不起来。疫情常态化之后,头部大佬们看到了商机,而模式都是已经玩的很熟了,拼的就是谁有钱,我钱多,我补贴,我让菜价比你从菜市场买还便宜,甚至免费。等我把这些都垄断了,我再薅羊毛,挖地三尺也要把前期的投资给弄回来啊,什么?菜贵了,你想去菜市场买菜?对不起,菜市场已经改行了,卖菜的都是团长了,你乖乖的在家等着吃高价菜吧。这就像明朝后期的买官卖官一样。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那外国的公司为啥不敢这么玩呢?

我想可能是法律更健全吧,敢这么玩,还没有玩下去的时候,政府已经罚的你倾家荡产了。所以,外国出不了DD,出不了PDD,出不了MT也出了某饿。

Read more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前,我写下《郁闷,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这篇文章时,内心翻滚的不是小事的愤怒,而是对底线被践踏的失望。邻居从我家拉电线充电,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竟连我家的充电器都“借用”。甚至因为我给他写了纸条,还想打我。当时我说:“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只是没想到,十五年后再听到他们家的消息,竟是一出更荒诞的悲剧。 那家的男人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老婆争房产,最后还是他儿子获得了这套回迁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却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路磕磕绊绊: 交房一年来,看他儿子在业主群里抱怨,被电梯夹了不止一次,骑车进地下室摔过多回,车轮卡在道缝中,正常走路还能摔个仰八叉。毕业后没有工作,前不久小区换物业的时候,经介绍在小区做监控员,不服从管理员的管理(其实也是小事,人家让他把桌子上保持整洁,他就是不听,弄的乱七八糟的),和物业经理骂了一架,被辞退。邻里原想通融一二,以他母亲那无理取闹的性格,当然是又去物业把物业经理骂了一顿,结果也就那样了。 前几天偶尔和一个邻居聊起他家的情况,那个邻居说,他要打你那不是基本操作嘛,人早年曾在派出所拿刀扎他自己母亲,打你都是轻的😅。如今看来,

By 老刘
天上有雨,未落人间——说说《需卦》

天上有雨,未落人间——说说《需卦》

《易经》六十四卦中,《需卦》排在第五。 前面几卦,乾坤是天地之本,屯是起步之难,蒙是启蒙之初,到了第五卦——《需》——天地间万象已动,人也有所思、有所欲,但偏偏,这一步还不能迈出去。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等,不是停,是蓄。 卦象:天上有云,水未落 需卦的卦象是:上坎(☵,水)下乾(☰,天)。 水在天上,正是积雨之象。我们站在地上,仰望天空,望着那片厚厚的云,知道它迟早会落雨,但此时此刻,还未滴下哪怕一丝甘露。 这就叫“需”。 你知道目标在前,力量也已在身,但时机未到,不能躁进。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已经准备好了,但世界还没准备好接住你。” 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

By 老刘
小米SU7又出事了,我们到底该怪谁?

小米SU7又出事了,我们到底该怪谁?

6月11日晚上,郑州街头,一辆小米SU7失控连撞十几辆车——电动车、小轿车都没躲过,车头几乎报废,现场一度混乱不堪。更早之前,安徽那起SU7高速起火致三人死亡的事故也还没从大家脑海中淡去。 姑且不说到底是不是智能驾驶的原因, 也有很多它的粉丝说比亚迪出事多少多少,归根到底还都是电车的问题,那么电车怎么老出事? 是车太猛?人太嫩?还是对“智能驾驶”理解太美好? 动力太猛,新手真心顶不住 先说车。SU7有多猛?顶配版零百加速2秒多,马力直接干到1000匹以上,这种性能放在燃油车里,那就是超跑级别。 但问题是,买它的大多是年轻人,很多是人生第一辆车,甚至有的刚拿驾照没多久。这种“猛兽”配“新司机”的组合,说实话,确实危险系数高。一脚电门下去,车先冲出去了,人还没反应过来。 郑州这次的女司机,就是刚提车不久。车一失控,根本刹不住。不是她不会开,而是这车给新手的容错空间实在太小了。 智能驾驶不是“放手驾驶” 再说智能驾驶。小米宣传的NOA、

By 老刘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2025年的高考今天落幕,这是“3+1+2”模式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从改革到首考,从认知到实践,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量,更是一种教育方向的宣示。 作为家长,我对这次高考有三点深刻感受: 一、语文卷:不再“刷题”,更考“立志与思辨” 今年全国卷一作文聚焦“民族魂”,从老舍、艾青、穆旦的文字中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的不同方式 。考题不仅强调情感共鸣,也要求结构逻辑清晰,表达真诚、语言自然流畅 。 这道作文开放而不空洞:任何有生活、有思考的学生,都能找到表达路径;但能够精准逻辑、有独立见解,并融入素材,便是真高分。 这使我明白,真正的语文能力,不在于套路,而在于“你是谁”——有温度、有思想、有立场。 二、历史题:文言与史料,强调跨学科理解 今年历史全国卷大量使用文言史料,并引导学生依据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评析与判断

By 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