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不敢多想的人事

白月光:不敢多想的人事
Photo by zhang kaiyv / Unsplash

人这一生,总会有那么几样东西,轻轻地飘在心里,既不落地,也不散去。它们从不喧哗,却在你某个疲惫的午后、某段仓促的旅途、或一场春雨之后,悄然浮现。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又带点哀伤的名字——白月光。

说白了,白月光其实是一种遗憾。它是你没能在那个时刻再多靠近一步的那个人,是你童年某一段被记忆滤镜柔化了的光景,是你长大之后每次归乡都觉得“哪里不一样了”的那种熟悉感错位。它不一定高贵,不一定完美,甚至不一定真实。它只是你在现实生活磕磕绊绊之后,为了安顿自己那颗不肯妥协的心,编织出来的一个安静的幻影。

初恋的情人也许早已在朋友圈晒娃,但你记得的是她笑起来像月亮弯弯;童年的伙伴可能连名字都模糊了,但你记得那棵老槐树下的影子,总是比黄昏先到一步;而故乡,像一幅始终未完成的水墨画,留白处最多,也最撩人心绪。

夏丐尊在《春的欢悦与感伤》中写道:

“前几天吃到油菜心和马兰头的时候,我不禁起了怀乡之念,想起故乡的春日的光景来。我所想的只是故乡的自然界,园中菜花已发黄金色了吧,燕子已回来了吧,窗前的老梅花已结子如豆了吧,杜鹃已红遍了屋后的山上了吧……只想着这些,怕去想到人事。因为乡村的凋敝我是知道的,故乡人们的困苦情形我知道得更详细。”

这段文字读来极静,却有极深的哀愁。他不愿去想人事,因为想了,人就要面对生活的锈迹斑斑——那些苦难、冷漠、失落与无力。风景可以凭记忆修饰得美轮美奂,而人事却总让人心惊。

我们心中的白月光,往往也是这样。它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回忆中的某一束光。你怕多想,因为一想细节,就露了馅儿——那人其实没那么好,那事其实早就破碎。你怕接触,是因为你明白:真实太沉,幻想才轻。

有时候,我们不愿把白月光说出口,不是因为它神圣不可侵犯,而是怕说破了,它就碎了。就像你一直珍藏的那封信,拆开看也许不过几句寒暄,但未拆之前,它能让你在每个灰暗日子里安慰自己一会儿。

所以白月光不是用来追的,它只是存在,用来提醒我们,曾经也认真地爱过、相信过、等待过,那是我们人生中最真诚的一段光。

我们终究要生活在现实里,但每个人心里,留一束白月光,也许是对抗庸常最温柔的方式。

Read more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前几天,印记博客的博主小胡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的互联网完全由网站组成》。读完之后,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共鸣。是啊,最初的互联网,确实就是一个个网站组成的,网站与网站之间用超链接紧密相连。你可以从这个网站跳到那个网站,像在一条大河里顺流而下,又能随时拐进一条支流。那时候的互联网,是开放的,是自由的。 而现在呢?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封闭。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把人留在自己的“围墙”里,恨不得你一辈子不离开它的APP。 初次触网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是因为商都信息港的邀请。那时他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体验活动,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办公楼里,每人分配一台电脑。刚坐下来时,我对着那台方方正正的显示器,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才摸索着打开了一个叫 Internet Explorer 的东西。万幸的是,浏览器的主页被设成了商都信息港的页面,我就从那里一点点点击下去,才逐渐学会了什么叫“网上冲浪”。 再后来,学校周围的网吧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朋友时常“包夜”。一群人对着昏暗的屏幕,要么组网打游戏,要么随意浏览各种信息。那时的网络,不仅是新鲜,更是广阔、

By laoliu
节气里的智慧

节气里的智慧

又到了一年的农历七月。 天气不再像盛夏那样燥热,夜晚多了一丝凉意。四季轮回,寒来暑往,在不知不觉间,年景又走过了一大半。 小时候,我总觉得夏天的热是没有尽头的。那时候别说空调了,连电扇都都没有,白天热得人心浮气躁。于是,我常忍不住问母亲: “啥时候能凉快啊?” 母亲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到七月就凉快了。” 接着她就会念叨几句顺口溜似的谚语: * “交了七月节,夜凉白天热。” * “交了八月节,就晌午头一会热。” * “交了九月节,一热也不热。” * “交了十月节,下雨就下雪。” 这些话没有气象数据,没有科学仪器,却能准确地描摹出气候的变迁。小时候不懂,只觉得母亲念叨的很有趣。长大后才明白,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世世代代人们的经验总结,是生活里最实在的智慧。 很多时候,这些古老的谚语比天气预报还灵验。它们伴随着农耕社会的节奏而来,帮助人们安排农事,也抚慰人们对季节更替的期待。 其实,不只是“交七月节,夜凉白天热”,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歌谣:南方人看梅雨,北方人盼秋凉,西北人识得风沙,

By laoliu
折腾杀毒软件的一点感想

折腾杀毒软件的一点感想

这几天,我一直在折腾各种杀毒软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熟人单位里发生的一起网络诈骗。单位里一位员工因为点击了不明链接,不小心中毒,黑客随即接管了他的钉钉账号。接下来就是老套路:建群、拉人、冒充发工资补贴,让大家输入银行卡号。可别小看这招,受害的人不少,听说损失最大的一位,损失相当的严重。 这件事让我再次意识到,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风险。尤其最近“银狐木马”在网上泛滥,更让我觉得杀毒软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什么折腾杀毒软件? 很多人都说现在病毒少了,而且Windows自带的杀毒软件也足够了,说实话,现在很多新型木马的第一步,就是要绕过 Windows Defender,所以单纯依赖 WD,并不能让人放心。这几天,我几乎把主流的杀毒软件都试了一遍: * 腾讯 IOA 基础版:资源占用少,系统流畅;智能弹窗过滤很安静;没有广告;还能后台一键部署到家里的几台电脑;关键是免费(能免费部署500台),而且是腾讯重点发展的项目,检测能力还行,其出身让人感觉不如360等专业的杀毒软件让人心安。 * 360

By laoliu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媳妇前段时间去南京学习,回来跟我说起一件事:她的同学戴的手表居然能直接接打电话。她说起的时候眼神里有点心动。她平常其实不太喜欢戴这些东西,更结婚没多久的时候,说想要一块手表,也就戴了一段时间,就收藏了起来了。前几年给她买了一只荣耀手环 7,她戴过一阵子,后来也不戴了。 之所以现在又提出来,大概是和她最近工作有关,最近她们科新开了中医护理门诊,有不少患者是冲着她的刮痧来的,所以有时候满手都是刮痧油的情况下,有电话进来的时候,再取手机确实也不太方便。 于是我在京东上搜了一下。没想到就发现了华为 Watch Fit 4 ——白色的表带,颜值简洁大方,价格也不算离谱,不到 800 块钱(如果有国补的情况下,还能便宜不少)。几乎一下就戳中了她的需求,于是毫不犹豫下单。 开箱过程 快递很快,盒子不大,正面是手表的渲染图。拆开之后,里面的东西也很简单: * 手表本体 * 白色硅胶表带(已经装好) * 充电线 * 使用说明书 说实话,这条 充电线还挺让我惊艳的。磁吸式的圆形接口,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