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读《易经》的碎片与感悟

七个月读《易经》的碎片与感悟
Photo by ManuelTheLensman / Unsplash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从2025年2月翻开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列别讲》,到今天,整整七个月过去了。说“读完了”,其实只是一个时间节点——真正的学习远没有结束。中华传统文化厚重而深远,每一次翻阅,都会带来不同的感触。


一、读书与写作的碎片记录

这七个月,我边读边写,把每一次阅读的感悟记录下来。文字成了记录,也成了生活的镜子:

  • 2月26日,《跟着南怀瑾先生学易经(一)》初次尝试梳理八卦概念,理解“易”字的三重含义:不易、变易、简易。
  • 4月15日,《跟着南怀瑾先生读易经Ⅱ——“时”与“位”》“时”与“位”,是易经里最关键的两个字。再聪明的人,如果不逢时,努力也可能落空;再有能力的人,如果不在合适的位置,也难以发挥价值。
  • 6月2日,《跟着南怀瑾先生读易经(三)——乾卦》探讨“大人”的概念——人生中贵人的存在,以及自身如何修身养德。
  • 6月16日,《荔枝路远,道在人心——从《易经》看李善德的一生》当时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正在热播,也刚接触易经,所以试图用卦象来解释李善德的一生,属于跟风之作。
  • 8月8日,《说话,是世界上最轻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孔子早两千年前就明白:话语的力量能跨越空间影响人心。现代社会的传播更快,但本质不变——言行是枢机,是荣辱的关键,所以要慎言慎行。
  • 8月11日,《自由、信号与风险管理》“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古语可能让人误解,但提醒我们:行为总会被解读。每一个动作、每一次选择,都在发出信号。
  • 8月13日,《心斋,不只是“吃素”》斋,不只是餐桌上的事,更是心性的修炼。荤与肉不是一回事,不吃肉只是戒杀生,不吃荤则是对欲念的控制。
  • 8月14日,《上天保佑,并非无条件》祈求有用,但更重要的是行为是否改变。行为不变,再多祈求也只是表演。

七个月下来,文字不仅是记录,也是实践,让易经从书页走进生活。具体文章:

易经 - 老刘博客

关于易经我的浅显理解

二、易经教会我的三件事

  1. 变易——世界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人生中总会遇到出乎意料的事,这不是阻碍,而是机会。
  2. 不易——宇宙有规律可循,做人有原则可依。稳住根本,方能从容应变。
  3. 简易——大道至简,复杂问题找回本质,便能找到最合适的应对。

易经不仅是卜筮,它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应对人生的智慧。


三、现实与修身

乾卦教我自强不息,坤卦教我厚德载物。生活里,孩子的成长、工作的选择、家庭琐事、与人相处的细节,都在提醒我:易经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生活里的镜子。

  • 家庭:孩子遇到难题,耐心引导,不急于施压。
  • 工作:顺势而为,观察环境,再做决策。
  • 自我修炼:每日反思,言行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则。

四、读书的意义

七个月读完书,是结束,也是开始。易经像一面镜子,照见人心,也照见世界。每一次重读,每一次写作,都能在现实里找到回响。南怀瑾先生讲得再清楚,最终还是要自己去实践,去感悟。读书,是为了生活得更清醒。写作,是为了让思考落地,成为行动的指南。七个月的碎片记录,让我明白:真正的易经学习,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理解和应用。

Read more

文字是最好的时间容器

文字是最好的时间容器

前几天,加入多年的“十年之约”QQ群被腾讯封了。这事儿引发了一系列风波,项目负责人也换了,还有人冷嘲热讽:“十年之约自己都没坚持十年”。 说实话,我当初加入这个项目,就是给自己一个写博客的提醒,没想太多别的。可人多的地方是非多,这是没办法的事。博客能不能坚持下去,其实和加不加入什么组织没有太大关系。这取决于你的 初心 。 如果你的初心是想靠博客赚钱,我估计很难坚持十年。毕竟,大部分博主都赚不到什么钱,变现之路远比想象中要坎坷。但如果你只是想通过博客留下点东西,并且能从写作中以及日后的重读中找到乐趣,那有没有组织都无所谓,你照样会坚持很久。这种纯粹的乐趣,才是最持久的动力。 昨天,老张问我为什么联邦宇宙里突然出现了好多我2019年甚至更早的文章。 其实是因为我在整理博客。当初从 Hugo 转到 Ghost 时,我用 ChatGPT 写了个小程序来转换,结果不是很完美,很多文章都没分类。趁着下雨天没事,我就把那些没分类的文章重新分了分。虽然没有重新发布,但不知道怎么的,这些文章就同步到了联邦宇宙里。今天看了看老张的长毛象,好家伙,几千条嘟文了。

By laoliu
蟋蟀:童趣以及文学作品

蟋蟀:童趣以及文学作品

这几天读修・莱佛士的《昆虫志》,本来以为是一本科普昆虫的读物,看了之后才发现,远远不是。它更多的是借助昆虫这一微观载体,折射出人性、社会与历史的复杂光谱。书中各章后附的大量参考文献,恰恰彰显了其跨学科视野与严谨的学术根基。作者穿梭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之间,将昆虫与人类世界的千丝万缕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观察自然之妙时,也窥见了文化的深邃映射。 当我翻至“蟋蟀”章节,许多回忆与感触油然而生。 童年的蟋蟀记忆 童年时,蟋蟀是我们的天然玩伴。那时的蟋蟀大致分两种:一种头型似三角,像极了警察的帽子,我们叫它“警察帽”;另一种更常见的是圆头,体型也更大。 夏末秋初的傍晚,田埂、草丛、石缝中,蟋蟀的鸣声此起彼伏。我们常循声而去,扒开草丛仔细寻找,一旦捉到便如获至宝,放入小纸盒中,蹲在地上看它们弹动须脚。有时还会互相较量,比比谁的蟋蟀更显“威风”。一只小小的蟋蟀,足以承载半天的欢乐。 真正让我对这小生灵生出羡慕之情的,是小学课本上一篇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篇课文《蟋蟀的洞穴》:“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By laoliu
ETC坏了之后

ETC坏了之后

前两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上的ETC坏了。去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从郑州南站的绿色通道直接冲了过去,下高速的时候不抬杆。工作人员拿着我的卡刷了一下,应该是没有刷上,然后问我是从那个站点上的高速,我说郑州南站,然后处理了一下,人工抬杆了。 回来的时候,发现还是不抬杆,我有插卡拔卡了一下,也没有滴滴的声音了,这才意识到设备坏了。只好走人工通道。这个ETC是我在 2019 年通过支付宝办理的,当时没有收取费用,但签了一份“三年不能注销”的协议。如今时间一晃到了 2025 年,这份协议早就到期了。 郑州南站下高速口就有河南ETC官方的办理网点,咨询了一下,必须先要注销掉原来的才能重新办理。好在支付宝里注销也比较方便,3个工作日就已经注销掉了。 为什么换成本地ETC 当时在支付宝办的ETC是山东高速的,在河南用也没什么问题。但考虑到以后的 售后问题,我还是希望用本地的ETC。用着也放心,万一坏了,售后直接去网点了,也不用快递来快递去的。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办理ETC是因为,郑州这边有周边站点上线高速通行用ETC可以免费的政策,而我接送女儿要两个来回,一周可以节省100多块钱的

By laoliu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最近,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 许多网友在感叹之余,也不免担心自己的数字遗产:如果多年未登录微信,账号里的聊天记录、朋友圈、照片、文件会发生什么? 对此,微信客服回应称,如果账号 长时间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系统可能会 自动回收。回收时间会根据使用情况综合判定,而被回收的账号,所有内容将 永久清空,无法恢复。(IT之家) 这则消息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在平台规则面前,你的内容并不完全属于你。 平台账号的脆弱性 我们常常误以为,存放在微信、微博上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殊不知,它们只是暂时寄存在平台数据库里。 * 一旦规则变动,数据可能瞬间消失; * 即便导出备份,新旧版本兼容性问题可能让恢复变得困难; * 平台永远掌握规则,用户只能被动接受。 这让人不得不反思:依赖平台存储内容,意味着把数字生命的一部分交给别人掌控。 独立博客的价值 相比之下,独立博客提供了真正的控制权和安全感: 1. 数据归属明确:域名在,服务器在,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