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杂记

为了奔赴二伯父去世三周年的纪念日,回了老家几天,见了一些人、一些事。

高速公路

回去的那一天是正月初八,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最后一天。返程的车流量很大,但是去程的车流一般,但就是不多的车流量,也让人感觉不流畅。原因就是占用快车道的车跑的慢,导致后方拥堵。

网上流传的段子是,一年跑两箱油的新手都到高速公路上来练手了。其实我觉得不是跑几箱油的问题,而是人性,自私自利的司机太多,只图自己方便,管他后面洪水漫天。

还有一些司机是安全意识不够,回城的时候,适逢大雨。又临近傍晚,有些车辆竟然什么灯都不开。黑乎乎的一团,很难让人分辨是不是车辆,我去网上查了一下,还真不少,有人说大多数的都是电车司机,怕开灯费电跑不远。就这么点电,可能搭上的是自己的生命。电真他妈贵。

生病的亲人

老舅

老舅80多岁了,四世同堂,表哥、表姐也很孝顺,按理说应该是一个生活幸福的老头,但自从十几年前患上带状疱疹之后,身体是每况日下。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神经痛、类风湿关节炎、不明原因的低烧、前列腺炎……,可以说是倍受病痛的折磨,光听这些个病的名字,都知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之前还到处去看病,但是效果也欠佳,甚至老病没看好,又添新病。所以,现在也就吃点止疼药,提溜个尿袋子。活动不方便,基本上都在床上度日。

孩子们都大了,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基本上都常年外出务工。所以,照顾老舅的任务都在我妗子身上,好在80多岁的老太太身体还算硬朗,老来伴的意义可能就再于此吧。

老姨

老姨岁数不大,原本应该是我妈他们兄妹三人中身体最好的那个。但是7年前,由于生气导致脑溢血,他们家本身是行医的,抢救的及时,人过来了,但是生活也不能自理。这几年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之前还能在院子里自己走走,现在只能躺或者坐着。最近一段世间又晚上不睡觉,吵闹的照顾她的人也不得休息。

三个孩子,一个远嫁河北、一个在青海、一个在无锡。都是一年回不来几天又匆匆离去。年前河北的表妹和青海的表弟都回来了几天,表妹一周没有睡觉,最后熬不住了,回了河北。表弟给他妈磕头让她别闹了,也是几天之后又离去。

俗话说,病重床前无孝子;其实都是各有各的难处,病痛不在自己身上,谁也不知道那种病痛到底是什么滋味。婆娑世界就是这么的无常,以前说养儿防老,现在看来,其实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也不能仅仅就说孩子不孝顺,有时候我都在想,一个这么痛苦的活着,意义是什么?

家中琐事

小叔把土地流转的钱给了

初九早上,我刚起床,小叔就上门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包着一叠毛爷爷,说是这几年土地流转的钱。经过一翻谦让,我收下了。数了数一共3820元,也不知道是几年的流转金。下午,我去小叔家,给了他600元,他先是不要,后来半推半就的也收下了。

给小叔这600块钱的是因为,我家常年没人在家,一直是小叔在帮忙照料着院子。除除草,过年贴贴春联之类的。之前我家的地是我小叔在种,也没问他要过什么。现在土地流转了,流转金给了我,但是也不能白白的让人家花钱。

四叔四婶的牢骚

回来路上,四叔四婶同行。四婶讲起小叔和小婶,说去年建房的时候,小婶不想让用他们家的电,最后还是用了。我说你用了把电费给他不就行了?四叔说,电费没有给,但是没有亏待你小叔,说买的什么塑料布用了后都给你小叔了。我附和了几句。

其实这事,我觉得也不能光是小叔的责任,新建房子,你就应该先把电给接过来,就算用别人家的,也不能用你用不上的东西抵债吧。当然小婶也确实有点小扣,既然知道,没必要为了真么点钱让彼此的心里都有点不舒服。

疑似不和的邻居?

四叔建房子的时候,一直在我家住,有次堂弟回去,把院里的垃圾拢在一起,点火给烧了。邻居隔着墙说别烧,万一失火了怎么办,反正是吵了几句嘴吧。

后来四叔问我,是不是和邻居家有矛盾?我说,没有呀。每次回去邻居家都很热情,甚至有一次我晚上回去,他们还给我抱来了一床被子。这次回去,邻居看到我回来,还是如故。没有啥不和的迹象。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四叔他们无意间冒犯了人家。四叔有点大大咧咧,人很好,但是有点不拘小节。

比如,去年春天,他回老家建房住在我家。我本来以为他做饭什么的可以用柴火,或者是煤气罐。我妈在走之前刚罐的气,你用了之后,重新罐一个不就行了。后来才知道,他一直用电磁炉。

我倒不是在乎那点电费,事实上四叔四婶对我也不错。换成别的人肯定心里会不舒服,就和我小婶一般。其实有时候引起矛盾的都是一些个鸡皮蒜毛的小事,也给自己提个醒。礼尚往来、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哪怕是你觉得有等价交换的东西.

Read more

热浪记:从乾隆八年吹来的风

热浪记:从乾隆八年吹来的风

郑州的风,已经很久没有凉意了。 中午走出家门,热浪扑面而来,仿佛不是在街头行走,而是在一个被烤熟的城市里艰难穿行。脚下的地砖仿佛在冒烟,树叶也蔫头蔫脑的,天上的云像是被阳光蒸发了似的,连影子都不敢投下来。 我看了看天气预报,未来七天,最高气温在39℃到42℃之间徘徊,最低气温也在29℃以上,甚至有天的低温是33℃。再加上高达60多的湿度。这个城市,像一口沸腾的大锅,白天蒸,夜里焖。 这样的热,让人喘不过气来。更让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段历史 那是乾隆八年的夏天——1743年,一样是在中原大地,气温也曾达到过44.4℃。那时没有空调,没有冰箱,连电扇都还没影儿,百姓靠着蒲扇和井水熬过一个个闷热的夜晚。 据史书记载,那年夏天“暑气熏蒸,草木皆焦”、“土石皆焦,桅顶流金”、“铅锡销化”、“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短短几日间,因酷暑暴毙者过万。乾隆皇帝不得不下令开仓放药,设凉棚、发汤药、赈济百姓。这是中国历史上,

By 老刘
现代八股文

现代八股文

现在的阅读理解题,越来越像一场心理战。 你以为是在考你读没读懂文章,其实是在考你猜不猜得中出题人的心思。女儿每次考完语文都会吐槽:他怎么知道的作者写文章时候的想法?没想到一语成谶,前几天看新闻,上海一场考试中用了一篇青年作家的文章,题目拿去请这位原作者本人来答,结果他第一眼就把“标准答案 C”排除了。作者本人也说,出题人想的有点复杂了。这也就怪不得有经验的出题人都会使用已经故去作者的文章,不会引起争议啊,看来这次的出题人还是有点年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现在的考试,已经不满足于考“理解”了,它要考“揣摩”。揣摩出题人的意思,揣摩题目的陷阱,更重要的是,揣摩出题人的期待。文章写的是“天边的晚霞”,你若说它“美丽”,太肤浅;说它“象征人生”,略显老套;要想拿满分,必须说它“投射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哪怕文章里连个人影都没有。总之,你得拐几个弯,绕几个圈,再从某种“文学母题”或“价值引导”里掏出一个“

By 老刘
白月光:不敢多想的人事

白月光:不敢多想的人事

人这一生,总会有那么几样东西,轻轻地飘在心里,既不落地,也不散去。它们从不喧哗,却在你某个疲惫的午后、某段仓促的旅途、或一场春雨之后,悄然浮现。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又带点哀伤的名字——白月光。 说白了,白月光其实是一种遗憾。它是你没能在那个时刻再多靠近一步的那个人,是你童年某一段被记忆滤镜柔化了的光景,是你长大之后每次归乡都觉得“哪里不一样了”的那种熟悉感错位。它不一定高贵,不一定完美,甚至不一定真实。它只是你在现实生活磕磕绊绊之后,为了安顿自己那颗不肯妥协的心,编织出来的一个安静的幻影。 初恋的情人也许早已在朋友圈晒娃,但你记得的是她笑起来像月亮弯弯;童年的伙伴可能连名字都模糊了,但你记得那棵老槐树下的影子,总是比黄昏先到一步;而故乡,像一幅始终未完成的水墨画,留白处最多,也最撩人心绪。 夏丐尊在《春的欢悦与感伤》中写道: “前几天吃到油菜心和马兰头的时候,我不禁起了怀乡之念,想起故乡的春日的光景来。我所想的只是故乡的自然界,园中菜花已发黄金色了吧,燕子已回来了吧,窗前的老梅花已结子如豆了吧,杜鹃已红遍了屋后的山上了吧……只想着这些,怕去想到人事。因为乡村的凋敝我是知道的,故乡

By 老刘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前,我写下《郁闷,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这篇文章时,内心翻滚的不是小事的愤怒,而是对底线被践踏的失望。邻居从我家拉电线充电,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竟连我家的充电器都“借用”。甚至因为我给他写了纸条,还想打我。当时我说:“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只是没想到,十五年后再听到他们家的消息,竟是一出更荒诞的悲剧。 那家的男人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老婆争房产,最后还是他儿子获得了这套回迁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却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路磕磕绊绊: 交房一年来,看他儿子在业主群里抱怨,被电梯夹了不止一次,骑车进地下室摔过多回,车轮卡在道缝中,正常走路还能摔个仰八叉。毕业后没有工作,前不久小区换物业的时候,经介绍在小区做监控员,不服从管理员的管理(其实也是小事,人家让他把桌子上保持整洁,他就是不听,弄的乱七八糟的),和物业经理骂了一架,被辞退。邻里原想通融一二,以他母亲那无理取闹的性格,当然是又去物业把物业经理骂了一顿,结果也就那样了。 前几天偶尔和一个邻居聊起他家的情况,那个邻居说,他要打你那不是基本操作嘛,人早年曾在派出所拿刀扎他自己母亲,打你都是轻的😅。如今看来,

By 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