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ellaneous Notes 1

本文整理自flomo,记录近一段时间读书笔记、自己的感悟以及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叫杂记!

读书

这段时间主要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南怀瑾老师的《老子他说》、罗伯特.赖特《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以及吴怡先生的《我在美国讲易经》。其中只有《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算是看完了,其他几本书都是在看,为什么会同时看基本书?是因为我发现,只看一本书,不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几本书一起开,这本看一两章,那本看一两章,反而记忆的比较清楚。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这本书又名叫《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认知的真相》。作者试图从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阐述佛学中的一些术语,比如佛学中常用的无常、打坐、贪嗔痴等。

  • 人的贪婪可能是基因进化自然选择的产物:

如果要让基因更好的传递下去,自然设计的基因应该是这样的:

  1. 奖励给你快感或者满足感
  2. 快感不是永久的,而是会很快消失
  3. 下次需要花费更多的代价来获得同样的满足感

人的意识更习惯于关注目标实现带来的满足感,而不是满足感很快就会消退这件事。

为什么会嗔怪别人?为什么会有路怒症?为什么会突然发火?这可能也是基因带给我们的一些幻觉!

最初可能是这样的,在一个群居的部落,如果有人欺负了你或者偷了你的食物,如果你不愤怒或者反抗,那么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比较严重,你会失去食物,一切,所以这种情绪对基因的传递是有益的,自然的选择就把他刻在了我们基因深处。

  1. 但是现代社会,路怒无论对自己,或者他人一毛钱的好处也没有,只是基因给到我们的幻觉。
  2. 我们修炼、打坐、冥想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能从这个虚假的幻觉中解脱出来
  3. 被一条连续误报九十九次都不会出现的蛇吓到,可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好消息是,第一百次时,这种恐惧可能会帮助我们的祖先活下去,并最终令现在的我们可以有机会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继承了这种误报的倾向,不仅仅表现在躲避蛇这方面,还表现为其他恐惧和日常焦虑。

这个观点,在《次第花开》中,作者说,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不能正面无常,想要恒久的追求一些东西,认为实现某个目标之后就能有安全感。而事实上,无常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面目。正面无常。

我在美国讲易经

  • 易”有三义,一是变易,一是简易,一是不易

世上万物,除了变化是永恒的,其他都是一直在变。不易并不是不变,而是说一直变化

学易经的方法

知位 知时 研几

知位是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知时,上面说的位置是变化的,你在这个地方是学生,在另外一个时间可能就是家长,所以,时间的变化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研几就是要用你的智慧做出判断,对未来走势的判断

中国哲学简史

  • 中国人宗教意识不强,是因为哲学意识太强了
  • 周朝“礼乐崩溃”造成知识流传到民间,由于贵族所擅长的知识不同,慢慢形成了,儒、道、阴阳、墨等各个流派。
  • 《道德经》可能不是老子所著
  • 孟子认为实现王道很简单,恢复井田制,一家五亩的宅基地,房前屋后可重桑树,桑叶养蚕,这样就能实现耕者有其田,老人也能穿上丝绸的衣服。

自省

  • 没有必要和别人争论什么,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待同一件事物的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不同,争论起来其实就和盲人摸象一样,没有什么意义。
  • 今天群里的阿均分享了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打开手机,查看电池电量的应用,基本上都是微信使用的时间太多。我查了一下,发现从昨天十点到现在,微信的使用时间是2.5个小时,这让我有点震惊了!

减少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势在必行!

  • 今天送妞上学后,在路上骂了一个老头,主要是他不看路,或者是故意的。

路本来不宽,他在中间靠右一点走,我想超车,超了一半,环境不允许超,我又减速了。这时候他忽然就向左变道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我超了一半了都,他肯定能觉察到。所以我在心里骂了他一句

我的问题在于嗔,而嗔只是基因为了延续下去给予我个幻觉。不应该为了这个幻觉而影响到自己的心境。

对调理肠道菌群很有用的两个小菜

  • 辣萝卜

萝卜切条,可以加土豆,也切条。放入盆内,加食盐腌出多余的水分(4-6h)。一个梨,一个苹果,切条,和腌好的萝卜放一起,加入辣白菜酱(网上有卖的)。搅拌均匀,用保鲜膜封口,放置一天一夜即可享用。微酸更好吃。

  • 腊八豆

一斤黄豆,泡一夜,洗净后,高压锅里煮绵。捞出放凉后,撒入一包纳豆菌。避光3天。长出菌丝后,加入葱姜蒜末食盐调味装到罐子里,再发酵3天左右即可。

已经做好辣萝卜,味道不错,微辣带点甜。腊八豆也快好了。

育儿

家长看不惯孩子,根源在于用成年人相对高级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不要太着急,让孩子慢慢的长大,不要打乱孩子的成长节奏!毕竟他她还只是一个大孩子!

正确看待她的拖拉,成绩,可以慢,但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Read more

茶香里的岁月

茶香里的岁月

相较于咖啡,我始终更愿意喝茶。咖啡不加糖时,只有一种单纯的苦味;茶,却是先苦后甘,回味悠长,如同人生里那些不动声色的温柔。 我与茶的缘分,要追溯到八九岁。那时,家里有父亲买回的茉莉花茶,香气清幽,像一阵不经意的春风。家里还珍藏着两只瓷茶杯,白底青花,一般只有有客人来时才会拿出来用。倒也不是怕给弄坏了,是因为在那时候的农村,很少有人有喝茶的习惯,口渴了都是拿起饭碗倒上一碗水,这在河南很多时候都称之为茶。 河南人称很多东西都为茶,比如,两人在路边相遇,问候一声,恁喝罢茶了没?这个茶是指的晚饭。很多时候,去别人家,都是倒上一碗白开水,主人热情的说,来喝点茶。当然也有真正的茶,但是河南人一般称之为茶叶茶。另外,河南还有很多茶,红薯茶,辣萝卜茶,鸡蛋茶,胡萝卜茶…..写到这里,忽然意识到,河南人称晚饭为茶,可能就是和红薯茶这些有关,老辈子一般晚饭吃这些比较多。 我和哥哥一般趁母亲去地里干活的时候,从柜子里取出茶杯,抓点茶叶,倒上热水,

By laoliu
自由、信号与风险管理

自由、信号与风险管理

研读南怀瑾先生的《易经系传别讲》,读到《解》卦六三爻时,看到孔子在《系辞上传》中的一段话: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是故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这一段话,让我想了很久。“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这两句,单独拎出来,很容易让现代人产生误解,尤其是在强调穿衣打扮自由的今天。有人会觉得,这是不是古人对女性的指责?是不是一种束缚个人表达的说辞? 但如果放在《易经》的语境里去看,它并不是要去限制谁,而是在提醒一个社会性的事实——任何行为,都是一种信号,而信号一旦发出,就会被他人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解读的过程,不由你掌控。 《雷水解》六三爻的爻辞说: 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背着重物又坐车,是一种姿态上的矛盾:

By laoliu
Ghost 博客与 Mailgun 邮件服务申请全流程

Ghost 博客与 Mailgun 邮件服务申请全流程

Ghost 的邮件系统与 Mailgun 深度集成,如果想要在 Ghost 上实现邮件订阅、密码找回、通知等功能,申请一个 Mailgun 账户几乎是必选项。好消息是——Mailgun 已经恢复免费套餐,每天可发送 100 封邮件,对个人博客来说完全够用,而且现在验证信用卡不再是必需。坏消息是——Mailgun 的风控依然非常严格,尤其是中国大陆用户,注册和解封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下面是我亲身踩坑并最终申请成功的全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1. 中国大陆能正常访问,但注册有坑 Mailgun 官网在中国大陆是可以直接打开的,但注册过程中会遇到两个大坑: 1. 不挂梯子 → 验证码加载不出来注册页的验证根本就不显示,导致注册按钮点不动。 2. 挂了梯子 → 手机号与 IP 不匹配触发风控注册时需要验证手机号,如果你的 IP 地址(梯子出口)与手机号所在地区不一致,就很容易被判定为风险账号,触发临时封禁。

By laoliu
说话,是世界上最轻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

说话,是世界上最轻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

昨天继续研习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看到《易经·系辞上传》的一段话: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这段话放在两千多年前,已经算是对信息传播极限的高度描写了——在一个没有网络、没有印刷术的时代,孔子就已经意识到:话是有传播力的,而且可以影响到你看不见的人。 他用“枢机”来比喻言行的重要性。枢机是门轴,平时不起眼,但门的开合全在它一动之间。言行之于一个人,也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成就一生的名誉,也可能带来一世的羞辱。 佛家讲“不妄语”,涵义更广:不仅不能撒谎,还要避免虚夸、恶口、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