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路远,道在人心——从《易经》看李善德的一生

荔枝路远,道在人心——从《易经》看李善德的一生
Photo by Arwin Neil Baichoo / Unsplash

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及其改编剧集,看似讲述一场跨越千里的荔枝运输奇旅,实则以小人物的遭遇折射盛唐末期政治、社会、文化的真实图景。主人公李善德,这位从九品小吏,在完成“运荔枝”这一看似荒诞实则关乎权力的任务中,演绎出一部小人物在大时代中如何“知命”、“尽性”、“归真”的命运史。

本文尝试以《易经》的视角,借其卦象与哲思,还原李善德的命运轨迹与精神转化。

一、《屯卦》:困中求进,命运起始

卦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象征万物初生,动荡未定。李善德身为地方文吏,无权无势,却在极为不利的局势中被委以“千里送荔枝”之命——这是危也是机。他组建了一支临时小队,历经风雨山川、盗贼瘴气,表面是传荔枝,实则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正是“屯”卦中的“利建侯”之意:在乱局中建功,虽艰难,却可立命。

二、《旅卦》:客居奔波,异地立身

卦辞:“旅,小亨,旅贞吉。”

李善德此行,其实是一场“政治流放前的漂泊”。他如“旅人”,身在异地,处处小心,不得安居。即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仍常感“非我族类,其心难测”。但旅卦也有积极的一面:在不确定中建立秩序,于危局中保持操守。他的冷静、智慧与人性,化解了多次危机,最终平安抵达长安,完成使命。

三、《讼卦》:直言犯上,舌战权贵

卦辞:“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李善德之所以遭贬,是因为他并未选择沉默。他在杨国忠面前“据理力争”,指出荔枝工程劳民伤财,百姓受苦,终究“讼而不止”,惹怒权臣,最终招来贬谪。讼卦象征纷争、理性抗争,也警示:“讼久必凶”,哪怕你有理,却因对方有势,仍难免被牺牲。

四、《既济卦》:事功虽成,暗藏危机

卦辞:“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荔枝送达,任务完成,表面是大功告成,李善德却清楚知道,这场“成功”掩盖了体制性崩坏:为了博妃子一笑,动用千军万马,荔枝之下,是百姓血汗。他未因成功得宠,反而因揭露真相被打压,这正是“初吉终乱”之写照。所谓“既济”,常寓未济,成功里隐藏着失败的种子。

五、《未济卦》:归于本真,命运未竟

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被贬岭南,是命运的转折。表面上是惩罚,实则是李善德精神上的解脱。他在南方重新开始,种荔枝为生,一家平安,远离长安乱局。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反而因失势得以避祸,逃过劫难。这正是“未济”的妙处:表面未竟,实则圆满。

正如他在结尾说的:“只是荔枝吃得实在太多啦。”这句轻描淡写的自嘲,实则是对唐朝奢靡腐败的深刻讽刺,也为“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的民生苦难,做出了讽谏式的注脚。

六、《否卦》与《泰卦》之转:盛极而衰,衰极而转

“否”卦象征天地不交,政治黑暗,“泰”卦象征天地交泰,政治清明。

李善德所处的时代,恰是由“泰”向“否”转变之时。盛唐余晖已去,权臣擅政,皇帝昏聩。他以小人物之身,见证了“由泰入否”的剧烈动荡。而他最终脱身于这一切,回归自然,不再求仕,正是主动避开“否极而乱”的乱世。

结语:

李善德的一生,是《易经》中“顺势而为”“知止而后安”的真实演绎。他虽不被时代眷顾,却因正直与智慧,在混乱中守住了本心。荔枝之路看似荒唐,实则映照万象。李善德没有改变世界,却以自己的方式,从“未济”中活出了“既济”之境,既知命,也尽人事。

他一生,虽为荔枝奔走,终能于岭南种荔枝、守家人,得安宁,亦未尝不是一种“大吉”。

Read more

蟋蟀:童趣以及文学作品

蟋蟀:童趣以及文学作品

这几天读修・莱佛士的《昆虫志》,本来以为是一本科普昆虫的读物,看了之后才发现,远远不是。它更多的是借助昆虫这一微观载体,折射出人性、社会与历史的复杂光谱。书中各章后附的大量参考文献,恰恰彰显了其跨学科视野与严谨的学术根基。作者穿梭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之间,将昆虫与人类世界的千丝万缕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观察自然之妙时,也窥见了文化的深邃映射。 当我翻至“蟋蟀”章节,许多回忆与感触油然而生。 童年的蟋蟀记忆 童年时,蟋蟀是我们的天然玩伴。那时的蟋蟀大致分两种:一种头型似三角,像极了警察的帽子,我们叫它“警察帽”;另一种更常见的是圆头,体型也更大。 夏末秋初的傍晚,田埂、草丛、石缝中,蟋蟀的鸣声此起彼伏。我们常循声而去,扒开草丛仔细寻找,一旦捉到便如获至宝,放入小纸盒中,蹲在地上看它们弹动须脚。有时还会互相较量,比比谁的蟋蟀更显“威风”。一只小小的蟋蟀,足以承载半天的欢乐。 真正让我对这小生灵生出羡慕之情的,是小学课本上一篇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篇课文《蟋蟀的洞穴》:“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By laoliu
ETC坏了之后

ETC坏了之后

前两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上的ETC坏了。去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从郑州南站的绿色通道直接冲了过去,下高速的时候不抬杆。工作人员拿着我的卡刷了一下,应该是没有刷上,然后问我是从那个站点上的高速,我说郑州南站,然后处理了一下,人工抬杆了。 回来的时候,发现还是不抬杆,我有插卡拔卡了一下,也没有滴滴的声音了,这才意识到设备坏了。只好走人工通道。这个ETC是我在 2019 年通过支付宝办理的,当时没有收取费用,但签了一份“三年不能注销”的协议。如今时间一晃到了 2025 年,这份协议早就到期了。 郑州南站下高速口就有河南ETC官方的办理网点,咨询了一下,必须先要注销掉原来的才能重新办理。好在支付宝里注销也比较方便,3个工作日就已经注销掉了。 为什么换成本地ETC 当时在支付宝办的ETC是山东高速的,在河南用也没什么问题。但考虑到以后的 售后问题,我还是希望用本地的ETC。用着也放心,万一坏了,售后直接去网点了,也不用快递来快递去的。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办理ETC是因为,郑州这边有周边站点上线高速通行用ETC可以免费的政策,而我接送女儿要两个来回,一周可以节省100多块钱的

By laoliu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最近,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 许多网友在感叹之余,也不免担心自己的数字遗产:如果多年未登录微信,账号里的聊天记录、朋友圈、照片、文件会发生什么? 对此,微信客服回应称,如果账号 长时间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系统可能会 自动回收。回收时间会根据使用情况综合判定,而被回收的账号,所有内容将 永久清空,无法恢复。(IT之家) 这则消息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在平台规则面前,你的内容并不完全属于你。 平台账号的脆弱性 我们常常误以为,存放在微信、微博上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殊不知,它们只是暂时寄存在平台数据库里。 * 一旦规则变动,数据可能瞬间消失; * 即便导出备份,新旧版本兼容性问题可能让恢复变得困难; * 平台永远掌握规则,用户只能被动接受。 这让人不得不反思:依赖平台存储内容,意味着把数字生命的一部分交给别人掌控。 独立博客的价值 相比之下,独立博客提供了真正的控制权和安全感: 1. 数据归属明确:域名在,服务器在,

By laoliu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看了我的文章《输赢之外》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了我伪球迷的身份,为什么我说我是伪球迷呢,是因为我本身也没有球迷那样的纯粹,但是偶尔也会喜欢看看比赛,对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输赢也会患得患失。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希望改正之,想的办法一个是更少的关注曼联,另外一个就是把格局放大,只要是精彩的比赛都喜欢看。这样做了之后,感觉好多了, 所以,我也只能做一个伪球迷,而情绪这玩意也真的很莫名其妙。 就是前几天,欧洲五大联赛夏季的转会窗关闭了,英超一个联赛就花了三十亿欧元,其他四大联赛加起来才二十九亿。热闹的背后,是赖着不走、罢训逼宫、指定下家的各种戏码。看完这些,我忍不住叹一口气——足球,好像越来越像一门生意,而那份纯粹的情怀,正在慢慢远去。 整个转会期,比宫斗剧还精彩:有人赖着不走,非得熬到最后一份大合同;有人指名道姓,只去某一家俱乐部;有人干脆罢训逼宫。竞技体育原本该是热血、荣耀、情怀,可当它彻底变成了一门生意,这些闹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一切都是生意,别再谈什么情怀。 英超凭啥能一家独大? 这几年,英超越来越像个“超级资本收割机”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