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有好用的输入法吗?

老刘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曾提过选择输入法的过程,目前在电脑上的方案是使用小狼毫输入法雾凇拼音的词库。并通过群晖drive实现几个PC之间个人词库的同步,使用起来还算方便。

但是在手机上一直找不到好用的输入法,老刘目前使用的是荣耀的一款手机,荣耀现在和百度走的很近,所以输入法当然也是百度输入法荣耀版。众所周知的是,国内的软件,都写的有隐私保护,但是也都没有做到过隐私保护,都是拿着用户的隐私来牟取利益。最近老刘家在装修,每当和装修负责人谈论一些东西后,再打开购物软件,谈论的东西妥妥的都会出现,不懂的人还觉得现在手机真智能(我老婆就是),殊不知,智能的代价就是你隐私的泄露。

于是老刘开始重视起来手机上的输入法。

由于电脑上使用的是小狼毫输入法,使用的还算是满意,所以手机上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个输入法,在手机上名字叫作同文输入法,本身小狼毫输入法就以难配置而著称,想不到同文输入法是更难配置,安装后根本没法用,按照网上找的配置方法设置了一圈还是没有搞定,所以只好删除作罢。

然后就看到1900博客上说的Fcitx5输入法的Android版,支持安装rime插件,并且支持雾凇拼音词库,只需把电脑里的配置拷贝过去就行了。详细请参考:最后一块拼图:在 Android 手机上使用 Rime 输入法。按照1900的方法,成果的把rime输入法在手机上跑了起来。使用起来也很流畅,但是遇到了连个问题:

首先,就是同步的问题,由于Fcitx5安装在Android的系统文件夹内,所以生成的同步文件也在系统文件夹呢,而目前大多数的软件都已经无法访问系统文件夹,而手机版又不支持把同步文件生成到其他文件夹内,这就造成了同步非常的不方便,需要把手机插到电脑上,在手动把别的端的同步文件复制过去,就很麻烦。

第二,是Fcitx5不支持九宫格,对于习惯了用九宫格输入的人来说,全键盘是真的不好用。网上也有很多讨论到底是九宫格还是全键盘输入更高效,其实如果在以前,输入法不智能的情况下,那肯定是全键盘更高效,当年第一次使用黑莓手机的时候,惊艳到了,对于现在输入法也智能的情况下,九宫格的按键比较大,不容易误碰到别的键,而且这么多年形成的机械记忆,个人感觉九宫格更方便一些,毕竟不是物理键盘。

在吐槽的当间,1900说有一个名字叫雨燕输入法的rime,内置的就是雾凇的方案,也支持九宫格,试用了一下,键盘比较丑,这本没有什么,就是输入不流畅,有卡顿受不了。

使用了几天,实在是不习惯全键盘的输入,主要是总会有误碰。也有那么几天,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觉得反正微信也离开不了,干脆就使用微信输入法得了,也装了,用着确实舒服,让老刘不禁感慨,腾讯是真了解国人使用输入法的习惯。

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就那么几天,对微信真的是不怎么放心,本着能少一点泄露就少一点的想法,试用了一下GoogleGboard

Gboard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键盘布局不习惯,不科学语音不能用,词库小等。网上有一篇文章,是通过Gboard的自定义词库的功能,把百度的词库还有搜狗的词库都导入进去。下载导入了一下,确实好用多了。

当然,Gboard的优点也很多,老刘比较喜欢的是输入纠错的功能,全键盘的时候不是容易误碰到周边的键吗,Gboard就很贴心的给你纠错过来了,比如你要打“老刘”正常的拼音是“laoliu”,如果你打成了“lasliu”那也是能打出老刘这个词的。

所以,现在的方案是用Gboard来熟悉全键盘的键位,将来有一天熟悉了之后,可能还会用回Fcitx5,或者期待一下Fcitx5能出九宫格就完美了。

Read more

热浪记:从乾隆八年吹来的风

热浪记:从乾隆八年吹来的风

郑州的风,已经很久没有凉意了。 中午走出家门,热浪扑面而来,仿佛不是在街头行走,而是在一个被烤熟的城市里艰难穿行。脚下的地砖仿佛在冒烟,树叶也蔫头蔫脑的,天上的云像是被阳光蒸发了似的,连影子都不敢投下来。 我看了看天气预报,未来七天,最高气温在39℃到42℃之间徘徊,最低气温也在29℃以上,甚至有天的低温是33℃。再加上高达60多的湿度。这个城市,像一口沸腾的大锅,白天蒸,夜里焖。 这样的热,让人喘不过气来。更让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段历史 那是乾隆八年的夏天——1743年,一样是在中原大地,气温也曾达到过44.4℃。那时没有空调,没有冰箱,连电扇都还没影儿,百姓靠着蒲扇和井水熬过一个个闷热的夜晚。 据史书记载,那年夏天“暑气熏蒸,草木皆焦”、“土石皆焦,桅顶流金”、“铅锡销化”、“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短短几日间,因酷暑暴毙者过万。乾隆皇帝不得不下令开仓放药,设凉棚、发汤药、赈济百姓。这是中国历史上,

By 老刘
现代八股文

现代八股文

现在的阅读理解题,越来越像一场心理战。 你以为是在考你读没读懂文章,其实是在考你猜不猜得中出题人的心思。女儿每次考完语文都会吐槽:他怎么知道的作者写文章时候的想法?没想到一语成谶,前几天看新闻,上海一场考试中用了一篇青年作家的文章,题目拿去请这位原作者本人来答,结果他第一眼就把“标准答案 C”排除了。作者本人也说,出题人想的有点复杂了。这也就怪不得有经验的出题人都会使用已经故去作者的文章,不会引起争议啊,看来这次的出题人还是有点年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现在的考试,已经不满足于考“理解”了,它要考“揣摩”。揣摩出题人的意思,揣摩题目的陷阱,更重要的是,揣摩出题人的期待。文章写的是“天边的晚霞”,你若说它“美丽”,太肤浅;说它“象征人生”,略显老套;要想拿满分,必须说它“投射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哪怕文章里连个人影都没有。总之,你得拐几个弯,绕几个圈,再从某种“文学母题”或“价值引导”里掏出一个“

By 老刘
白月光:不敢多想的人事

白月光:不敢多想的人事

人这一生,总会有那么几样东西,轻轻地飘在心里,既不落地,也不散去。它们从不喧哗,却在你某个疲惫的午后、某段仓促的旅途、或一场春雨之后,悄然浮现。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又带点哀伤的名字——白月光。 说白了,白月光其实是一种遗憾。它是你没能在那个时刻再多靠近一步的那个人,是你童年某一段被记忆滤镜柔化了的光景,是你长大之后每次归乡都觉得“哪里不一样了”的那种熟悉感错位。它不一定高贵,不一定完美,甚至不一定真实。它只是你在现实生活磕磕绊绊之后,为了安顿自己那颗不肯妥协的心,编织出来的一个安静的幻影。 初恋的情人也许早已在朋友圈晒娃,但你记得的是她笑起来像月亮弯弯;童年的伙伴可能连名字都模糊了,但你记得那棵老槐树下的影子,总是比黄昏先到一步;而故乡,像一幅始终未完成的水墨画,留白处最多,也最撩人心绪。 夏丐尊在《春的欢悦与感伤》中写道: “前几天吃到油菜心和马兰头的时候,我不禁起了怀乡之念,想起故乡的春日的光景来。我所想的只是故乡的自然界,园中菜花已发黄金色了吧,燕子已回来了吧,窗前的老梅花已结子如豆了吧,杜鹃已红遍了屋后的山上了吧……只想着这些,怕去想到人事。因为乡村的凋敝我是知道的,故乡

By 老刘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前,我写下《郁闷,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这篇文章时,内心翻滚的不是小事的愤怒,而是对底线被践踏的失望。邻居从我家拉电线充电,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竟连我家的充电器都“借用”。甚至因为我给他写了纸条,还想打我。当时我说:“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只是没想到,十五年后再听到他们家的消息,竟是一出更荒诞的悲剧。 那家的男人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老婆争房产,最后还是他儿子获得了这套回迁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却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路磕磕绊绊: 交房一年来,看他儿子在业主群里抱怨,被电梯夹了不止一次,骑车进地下室摔过多回,车轮卡在道缝中,正常走路还能摔个仰八叉。毕业后没有工作,前不久小区换物业的时候,经介绍在小区做监控员,不服从管理员的管理(其实也是小事,人家让他把桌子上保持整洁,他就是不听,弄的乱七八糟的),和物业经理骂了一架,被辞退。邻里原想通融一二,以他母亲那无理取闹的性格,当然是又去物业把物业经理骂了一顿,结果也就那样了。 前几天偶尔和一个邻居聊起他家的情况,那个邻居说,他要打你那不是基本操作嘛,人早年曾在派出所拿刀扎他自己母亲,打你都是轻的😅。如今看来,

By 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