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惊喜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的,说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前一篇文章还说到万物皆可做蒸菜的构树花,就被我们给邂逅了。

构,别名构树,也称楮树,后者是民间常用的称呼。“构树”的名字来源于《酉阳杂俎》:“叶有瓣日楮,即叶之缺刻,叶有无缺刻是单株间的变异,今均称为构树。李时珍亦云:按许慎《说文》言楮、榖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桠叉,三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叉,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南人剥皮捣煮造纸,亦缉练为布,不坚易朽。

12

看来,在古代构树花已经是荒年的一种食品了。我们通常称之为“楮不就”。至于什么叫“不就”,在河南话中,细长条状的物体通常这么称呼。比如一个人多日没有洗澡,用力一撮,搓出的那种,细长条的脏灰,就称为“灰不就”。

之所以称为“楮不就”,可想而知,这个花的颜色以及状态时多么的其貌不扬了。但是,做成蒸菜,味道确实时很香的。

微信图片_20230327091327

事情的经过时这样,周日上午,女儿的作业也写的差不多了,我这边也没有约顾客,于是一合计,决定带着女儿去植物园溜达溜达。车放在媳妇单位的车库里,车库坏了,车有一个多月没有能取出来了,好在离植物园也不算远,决定一人骑电动车带着女儿,另一人骑自行车前往。

微信图片_20230327091344

走到半路,发现路边的一处荒地还不错,旁边紧挨着南水北调渠,旁边有个小水沟,沟的两岸垂柳依依。荒地可能时要建一个公园,但是还没有弄好,里面种了一些夹竹桃,花开的正艳。决定就不去植物园了,就在这个小水沟玩好了。

微信图片_20230327091340

带着女儿下到沟边,发现有4-5个人在钓鱼,沿着小水沟往前走,前面有一个小土坡,上去土坡一看,天啊,竟然发现一棵构树,刚刚长出不久的构树花,正是鲜嫩的时候,可能时小土坡不容易爬上去,老头老太太上不去,竟然一直都保留着。于是采集!

Read more

心斋,不只是“吃素"

心斋,不只是“吃素"

我们常说“吃斋”,往往把它理解成不吃肉,甚至干脆把它等同于素食主义。久而久之,“斋”在日常语言里,就变成了餐桌上的事。可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荤与肉,并非一回事 在今天的口语里,“吃荤”往往被理解成吃肉,“吃素”就变成了不吃肉。但在传统佛教和道教戒律里,“荤”和“肉”是两码事。 * 荤:指的是带有刺激性的蔬菜类,比如大蒜、葱、韭菜、洋葱、兴渠(音qú,一种古代的调味菜)。这些食物虽然是植物,却能刺激人的感官与生理,容易引动欲念,所以修行人戒“荤”。 * 肉:就是动物的肉类,包括红肉、白肉、海鲜等。不吃肉,是另一条戒律,常与“戒杀生”或“清净口业”相关。 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不吃荤但吃肉,也可以不吃肉但吃荤;

By laoliu
茶香里的岁月

茶香里的岁月

相较于咖啡,我始终更愿意喝茶。咖啡不加糖时,只有一种单纯的苦味;茶,却是先苦后甘,回味悠长,如同人生里那些不动声色的温柔。 我与茶的缘分,要追溯到八九岁。那时,家里有父亲买回的茉莉花茶,香气清幽,像一阵不经意的春风。家里还珍藏着两只瓷茶杯,白底青花,一般只有有客人来时才会拿出来用。倒也不是怕给弄坏了,是因为在那时候的农村,很少有人有喝茶的习惯,口渴了都是拿起饭碗倒上一碗水,这在河南很多时候都称之为茶。 河南人称很多东西都为茶,比如,两人在路边相遇,问候一声,恁喝罢茶了没?这个茶是指的晚饭。很多时候,去别人家,都是倒上一碗白开水,主人热情的说,来喝点茶。当然也有真正的茶,但是河南人一般称之为茶叶茶。另外,河南还有很多茶,红薯茶,辣萝卜茶,鸡蛋茶,胡萝卜茶…..写到这里,忽然意识到,河南人称晚饭为茶,可能就是和红薯茶这些有关,老辈子一般晚饭吃这些比较多。 我和哥哥一般趁母亲去地里干活的时候,从柜子里取出茶杯,抓点茶叶,倒上热水,

By laoliu
自由、信号与风险管理

自由、信号与风险管理

研读南怀瑾先生的《易经系传别讲》,读到《解》卦六三爻时,看到孔子在《系辞上传》中的一段话: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是故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这一段话,让我想了很久。“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这两句,单独拎出来,很容易让现代人产生误解,尤其是在强调穿衣打扮自由的今天。有人会觉得,这是不是古人对女性的指责?是不是一种束缚个人表达的说辞? 但如果放在《易经》的语境里去看,它并不是要去限制谁,而是在提醒一个社会性的事实——任何行为,都是一种信号,而信号一旦发出,就会被他人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解读的过程,不由你掌控。 《雷水解》六三爻的爻辞说: 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背着重物又坐车,是一种姿态上的矛盾: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