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视防控的话题

最近很多家长问老刘:

孩子近视了,戴蔡司成长乐有没有效果?
孩子近视了,戴康耐特全焦点有用么?
孩子近视了,戴豪雅新乐学有作用么?
孩子近视了,戴OK镜怎么样?
孩子近视了,滴阿托品能不能止住度数?
孩子近视了,是不是晒晒太阳就行了? 。。。。。。

诚然,孩子近视了,家长着急是一定的,这个世界上有因就有果。我想问问各位家长,孩子眼睛是一开始就近视的吗?既然一开始都不近视,为啥后来近视了?

孩子平常的用眼习惯好不好?手机等数码产品用的多不多?坐姿正确不?握笔姿势怎么样?

我就问这四个问题,其他的课外班多不多,作业写到几点,一天能睡多久,有没有户外活动的时间,这些我都不问了,你就回答我上面的四个问题。

就如身体的其他疾病一样,都是一些不良的习惯造成的,你不改变生活习惯,光靠吃药,这个病能好吗?我一个朋友,好喝酒,每次不尽兴都不行,血压高的降压药都很难控制。现在,知道厉害了,减少应酬,每天跑步锻炼身体,血压也慢慢的正常了。

眼睛近视也是一样的道理,近视它是病。治病不仅仅要有药,还得改变习惯,近视防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光指望晒晒太阳,滴滴阿托品或者戴个OK镜,不从根本上找原因,效果能多理想那还真是奇了怪了。

所以,在这里,我奉劝家长们,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如果能把近视防控当成语文数学英语那样,每天必做,家长配合,孩子认真,就能很好的控制近视的发展,眼轴的生理增长需要控制,视疲劳及时的消除。

家长们,让我来监督你们的近视防控完成的情况吧,需要的加我微信,我将每日监督你们完成的情况。

Read more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前几天朋友送了一箱黄桃,一次性吃不了那么多,慢慢的桃子就有点发软,这两天吃桃子的时候,屡屡遇到外表鲜亮,啃两口发现里面已经变质的桃子。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一句忘了从哪里看到的话——“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查了一下资料,出处应该是苏轼的《范增论》。苏轼借楚汉相争,感叹项羽失天下并非因为范增未被重用,而是因为项羽自己内部的问题。于是写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意思是,万物的败坏,必然从自身腐烂开始,外来的虫子不过是乘虚而入;人的失败,往往是自己心中先起疑念,外来的谗言才有了可乘之机。桃子如此,世间又何尝不是? 一颗桃子,即便外皮光鲜,若果肉先行腐坏,虫子自然会滋生。虫并不是腐烂的原因,而是腐烂的结果。真正决定一颗桃子命运的,不在于外表多么饱满,而在于内里是否坚实清新。 历史上的王朝也是如此。唐宋明清,无不曾强盛一时,但当内部积弊滋生、腐化蔓延时,再坚固的城池也难以自保。外敌入侵只是导火索,真正的根源是自身的腐朽。 组织亦然。一个团队,如果内部保持团结向上,足以抵御风雨;

By laoliu
茶与菩提:慢下来的时光

茶与菩提:慢下来的时光

周末收拾店内的东西,无意中翻出一个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半块普洱茶饼。这块茶饼是媳妇她表哥送的。刚拿到手时,我兴致勃勃地撬下一点泡来喝。慢慢地,三两次、五六次,一块完整的茶饼就被消耗掉了一半。后来是因为茶壶被摔坏了,改用玻璃杯泡绿茶,也就放在那了。都说普洱茶的妙处,就在于它“越陈越香”。这两年,它是不是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呢? 茶汤里的岁月 普洱分为生普和熟普。生普茶汤清亮,滋味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回甘悠长,那是岁月的原味,直接而真切。熟普则是经过人工发酵,褪去了青涩,变得醇厚温润。茶汤红浓明亮,入口顺滑,带着独特的陈香,仿佛一位历尽风霜的长者,沉稳而内敛。我这一块,是熟普。撬下一点,用开水冲泡,茶汤渐渐转为红褐色,透着微微的枣香。轻轻啜一口,醇厚顺滑,温润入喉。这不只是一杯茶,更是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菩提的光泽 喝茶的时候,瞥见了柜子里的那一串星月菩提。那是2015年买的,这些年不知不觉间,

By laoliu
也谈修行

也谈修行

谈起“修行”,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仙风道骨的修行者,在深山古刹中盘腿打坐,运转真气,甚至施展飞天遁地的法术,最终炼成金丹元婴,羽化登仙。这些神秘而遥远的幻想,构成了我们对“修行”最初的认知。然而,真实的修行,并非如此玄奇。它没有那么多的神秘幻象,更不需要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超能力。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言,修行,其实很简单,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行,不是为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它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听起来似乎少了些传奇色彩,但却更加脚踏实地,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我们不必远赴深山,也不必遁入庙堂。真正的道场,就在我们每日的起心动念、言语行动之中。你每一次对烦恼的宽容,对错误的自省,每一次善意的举动,每一句温暖的话语,都是在修行。修行,其实就是我们与自己内心不断对话、不断优化的过程。 修行的核心:修心修行 “修”就是修正,“行”就是行为。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