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玉米胜过深海鱼油—养生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卵磷脂被誉为“第三营养素”、“吃的化妆品”,因此,“卵磷脂含量最高”的深海鱼油尽管价格高却备受青睐。但如果我告诉你说,其实有一种食物(玉米)比深海鱼油含的卵磷脂还高,而且价格很便宜,你相信吗?养生中往往有很多的误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教授在《饮食、运动、心理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讲了许多真知灼见。

老玉米胜过深海鱼油—养生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办公族多吃荞麦   毛教授说,现在的人“三高”的多,荞麦能“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坐办公室的人,还得加上“两高”:直肠癌、结肠癌发病率高。荞麦里含有18%的纤维素,常吃荞麦的人不容易得这两种肠道癌症。

老玉米胜过深海鱼油 卵磷脂被誉为“第三营养素”、“吃的化妆品”,因此,“卵磷脂含量最高”的深海鱼油尽管价格高却备受青睐。毛教授说,“老玉米胜过深海鱼油”。老玉米堪称“黄金作物”,富含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经常吃不容易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疾病。

小米能助眠 毛教授说,《本草纲目》里说,小米有除湿、健脾、镇静、安眠等作用,农村老太太早上喝玉米粥,精神焕发;晚上喝小米粥,呼呼大睡。

喝绿茶能抗癌  毛教授说,绿茶比红茶的茶多酚丰富,而茶多酚是抗癌的。日本人做了普查,说得不得癌症与喝绿茶有关。如果你每天喝4杯绿茶,癌细胞就不分裂,而且即使分裂也要推迟9年以上。所以在日本,小学生每天一上学就喝一杯绿茶,患癌率很低。

但是茶多酚兴奋神经,影响睡眠,那么怎么搭配喝茶呢?毛教授的茶经是:早上喝绿茶,提神;中午喝乌龙茶,健脾;晚上喝普洱茶,保护胃黏膜。普洱茶含茶多酚最少,不影响睡眠。

大蒜切片吃才抗癌 大蒜是抗癌之王,缘于其中的大蒜素。毛教授说,吃大蒜只有把它切成片,一片一片地放在空气里15分钟,让它和空气里的氧气结合以后产生大蒜素,才有抗癌作用。鉴于此,吃大蒜泥最好。囫囵嚼着吃,不抗癌。

冰箱里的洋葱不降脂  毛教授说,洋葱可以降脂、降血糖、降血液黏稠度、抗菌、抑制肿瘤发生、延缓细胞衰老。无论生熟,每天吃半个洋葱最好。但不能吃冰箱里放的洋葱,在低温下,洋葱的这些功用就会消失。

Read more

热浪记:从乾隆八年吹来的风

热浪记:从乾隆八年吹来的风

郑州的风,已经很久没有凉意了。 中午走出家门,热浪扑面而来,仿佛不是在街头行走,而是在一个被烤熟的城市里艰难穿行。脚下的地砖仿佛在冒烟,树叶也蔫头蔫脑的,天上的云像是被阳光蒸发了似的,连影子都不敢投下来。 我看了看天气预报,未来七天,最高气温在39℃到42℃之间徘徊,最低气温也在29℃以上,甚至有天的低温是33℃。再加上高达60多的湿度。这个城市,像一口沸腾的大锅,白天蒸,夜里焖。 这样的热,让人喘不过气来。更让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段历史 那是乾隆八年的夏天——1743年,一样是在中原大地,气温也曾达到过44.4℃。那时没有空调,没有冰箱,连电扇都还没影儿,百姓靠着蒲扇和井水熬过一个个闷热的夜晚。 据史书记载,那年夏天“暑气熏蒸,草木皆焦”、“土石皆焦,桅顶流金”、“铅锡销化”、“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短短几日间,因酷暑暴毙者过万。乾隆皇帝不得不下令开仓放药,设凉棚、发汤药、赈济百姓。这是中国历史上,

By 老刘
现代八股文

现代八股文

现在的阅读理解题,越来越像一场心理战。 你以为是在考你读没读懂文章,其实是在考你猜不猜得中出题人的心思。女儿每次考完语文都会吐槽:他怎么知道的作者写文章时候的想法?没想到一语成谶,前几天看新闻,上海一场考试中用了一篇青年作家的文章,题目拿去请这位原作者本人来答,结果他第一眼就把“标准答案 C”排除了。作者本人也说,出题人想的有点复杂了。这也就怪不得有经验的出题人都会使用已经故去作者的文章,不会引起争议啊,看来这次的出题人还是有点年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现在的考试,已经不满足于考“理解”了,它要考“揣摩”。揣摩出题人的意思,揣摩题目的陷阱,更重要的是,揣摩出题人的期待。文章写的是“天边的晚霞”,你若说它“美丽”,太肤浅;说它“象征人生”,略显老套;要想拿满分,必须说它“投射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哪怕文章里连个人影都没有。总之,你得拐几个弯,绕几个圈,再从某种“文学母题”或“价值引导”里掏出一个“

By 老刘
白月光:不敢多想的人事

白月光:不敢多想的人事

人这一生,总会有那么几样东西,轻轻地飘在心里,既不落地,也不散去。它们从不喧哗,却在你某个疲惫的午后、某段仓促的旅途、或一场春雨之后,悄然浮现。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又带点哀伤的名字——白月光。 说白了,白月光其实是一种遗憾。它是你没能在那个时刻再多靠近一步的那个人,是你童年某一段被记忆滤镜柔化了的光景,是你长大之后每次归乡都觉得“哪里不一样了”的那种熟悉感错位。它不一定高贵,不一定完美,甚至不一定真实。它只是你在现实生活磕磕绊绊之后,为了安顿自己那颗不肯妥协的心,编织出来的一个安静的幻影。 初恋的情人也许早已在朋友圈晒娃,但你记得的是她笑起来像月亮弯弯;童年的伙伴可能连名字都模糊了,但你记得那棵老槐树下的影子,总是比黄昏先到一步;而故乡,像一幅始终未完成的水墨画,留白处最多,也最撩人心绪。 夏丐尊在《春的欢悦与感伤》中写道: “前几天吃到油菜心和马兰头的时候,我不禁起了怀乡之念,想起故乡的春日的光景来。我所想的只是故乡的自然界,园中菜花已发黄金色了吧,燕子已回来了吧,窗前的老梅花已结子如豆了吧,杜鹃已红遍了屋后的山上了吧……只想着这些,怕去想到人事。因为乡村的凋敝我是知道的,故乡

By 老刘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前,我写下《郁闷,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这篇文章时,内心翻滚的不是小事的愤怒,而是对底线被践踏的失望。邻居从我家拉电线充电,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竟连我家的充电器都“借用”。甚至因为我给他写了纸条,还想打我。当时我说:“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只是没想到,十五年后再听到他们家的消息,竟是一出更荒诞的悲剧。 那家的男人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老婆争房产,最后还是他儿子获得了这套回迁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却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路磕磕绊绊: 交房一年来,看他儿子在业主群里抱怨,被电梯夹了不止一次,骑车进地下室摔过多回,车轮卡在道缝中,正常走路还能摔个仰八叉。毕业后没有工作,前不久小区换物业的时候,经介绍在小区做监控员,不服从管理员的管理(其实也是小事,人家让他把桌子上保持整洁,他就是不听,弄的乱七八糟的),和物业经理骂了一架,被辞退。邻里原想通融一二,以他母亲那无理取闹的性格,当然是又去物业把物业经理骂了一顿,结果也就那样了。 前几天偶尔和一个邻居聊起他家的情况,那个邻居说,他要打你那不是基本操作嘛,人早年曾在派出所拿刀扎他自己母亲,打你都是轻的😅。如今看来,

By 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