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溺爱与严格尺度

看了这篇关于面对孩子的要求的文章,很受触动,以后对于女儿来说,就尽量的满足她”一毛钱”的快乐吧!

看看下面这个故事,我们能否满足孩子简单的要求呢?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元。”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孩子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问道:”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说。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将这个故事与你所喜欢的人分享,但更重要的是,与你所爱的人分享这价值20美元的时间–这只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我们不应该不花一点时间来陪那些在乎我们、关心我们的人而让时间从手指间溜走。
问题:

孩子的某些要求也许不是特别合理,但并没有涉及原则底线,这个时候我们该满足他们吗?在溺爱与严格要求之间,我们如何把握一个比较灵活的尺度?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你知道有时候我们一点点的通融会给孩子带来多少快乐吗?

方法A:有的家长过分疼爱、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爱得过了头,就成为了溺爱,使孩子养成一味地伸手索要的坏习惯,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方法B:有的家长比较粗心,对待孩子也缺乏耐心,往往粗暴简单地拒绝孩子略微”奢侈”的要求。

方法C:那年我父亲失业了,买不起肉,全家靠吃鱼市上卖剩的鱼杂碎生活。一天我在商店的橱窗看到一枚带红色塑料花的小别针,顿时让我如痴如醉,发疯般地回家央求妈妈给我一毛钱。

妈妈叹口气:”一毛钱能买一磅鱼杂碎呢。”

父亲说:”给她吧,一毛钱就能为孩子买到欢乐,这机会恐怕今后是不会碰上了。”

鱼杂碎的滋味我早忘了,但得到别针的欢乐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美国作家弗雷德里·美娜德一篇文章中的一段文字。很多年前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中就很有感触。

”一毛钱就能为孩子买到欢乐,这机会恐怕今后是不会碰上了。”–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这句话。

回想自己的童年,我们会发现,那些印象深刻、让我们想起来就觉得甜蜜温馨的事情,也许并不是考试得了第一、学习成绩如何优秀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恰恰就是”一毛钱”这样的小事情。

许多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孩子们心中却是”天大的事儿”,天真烂漫的童心非常容易得到满足:一枚发卡或别针,一个精致的笔记本,一个新玩具,一件新衣服,甚至一个小小的塑料贴片……就能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同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也会让他们难过好几天。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回想起女儿这几年的一些事情,仍然会觉得好玩。

记得好像是突然之间,女儿对钱就有了概念和感觉。在2008年春节的大年初一(还不到10岁),她早早地起床给我们拜年,然后就挨着讨要压岁钱,还哄抬物价:姥姥给了100元,就问姥爷要200元;妈妈给了200元,就问我要300元–当然,这种行为仅仅限于在自己家里,对于亲戚朋友给孩子的压岁钱,我们基本上都礼貌地回绝了,女儿更不会伸手要。而且,每年给她的压岁钱也是由我们集中管理,给她开个存折存起来,她从来不管不问的。可现在就不同了,女儿开始关心自己的”财富”了。

自此以后,女儿总要在书包和衣服兜里放些零花钱,放学回家的路上自己买些冰激凌什么的小零食。从四年级开始,放学后她自己回家。刚开始的那两天,我有些不放心,在放学时悄悄地躲在校门口,在后面跟着她。只见女儿背个大书包,跟着同学走出学校大门后,悠然自得地往回走,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经过路边的小超市时,就拐了进去。我站在门口,看她买什么。女儿在冷饮柜里挑了一根小冰棍去结账,花了5毛钱,把找的5毛钱仔细地装好,然后边走边吃,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我在后面看得忍俊不禁,回到家里也不戳穿她。一连两三天,都是如此,后来我就不再去”盯梢”了。

我们给女儿保持着20元左右的零花钱,女儿有一次一本正经地跟我们说:”口袋里没有钱怎么能行呢?”我们出去吃饭、买东西,找回来的零钱她总盯着,跟我央求:”爸爸,把这两块钱给我,好不好?”还有,当她在奥数、英语班有了进步,或者受到老师表扬,也总跟我说:”能不能奖励我一块钱啊?”–大多时候,我总是满足她的这些要求,一则我知道她不会乱花钱;二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弗雷德里·美娜德父亲说的那句话,是啊,用这么一点点钱就能给孩子带来这么多的欢乐,这种机会以后还会有吗?

2009年上半年,在孩子们中间风靡一种电脑游戏–“摩尔庄园”。本来我们是不允许女儿在电脑上玩游戏的,但架不住她不断地软磨硬泡,只要一有机会,她就有意无意地跟我们说:某某同学赚了多少摩尔豆(游戏中的虚拟货币)啦,某某同学获得超级拉姆(游戏中的宠物)啦,等等。我们知道她的心思,后来就答应她在搞好学习、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在周末可以玩会儿,女儿欣喜若狂–当时我看着她那高兴的样子,心里也很感慨:我们家长手里的权力多大啊,一点点的让步就让孩子如此高兴。

后来我们发现,电脑游戏也应该算是这一代孩子生活中的必备内容,首先,我们检查了游戏的内容,觉得是健康的;其次,玩游戏之前要把该做的作业做完;再者,规定好了时间,到了说好的时间就让她离开电脑。其实,她玩一段时间后,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在玩”摩尔庄园”的时候,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游戏中有一种叫做”拉姆”的宠物,很可爱,需要小主人养护照料,但是还有所谓的”超级拉姆”,有很多普通拉姆不具备的功能,这是要花钱购买的(购买专门的摩尔充值卡),每月10元钱。我们刚开始不同意女儿买卡,我跟她说:”你这是花真实的钱,买假的东西。”女儿说:”同学都有超级拉姆,没有超级拉姆都抬不起头了。”我说:”谁让你们比这些了?成绩、才能才是你们应该关心的。”

女儿还是用老办法,慢慢地磨,谈条件,最终我们达成协议:参加”奥数”竞赛,拿奖或者进步到尖子班,就给她买一张10元钱的卡,让她拥有一个月的”超级拉姆”。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我觉得自己太苛刻了,给她多买了两张作为奖励。

孩子的世界是这样的简单和纯洁,他们被我们绑缚在学习的轨道上辛苦地前行。很多路边的风景都被我们大人忽略了,或许在我们世故、麻木的心里,蓝天白云、花草鱼虫都早已不再是美丽的风景。可在孩子的心里,总有许多新奇的主题,也许我们并不认同他们感兴趣的那些内容,可是,只要是无害于身心,就让他们去尝试、体验一下行不行?我们能不能在严肃的面孔上,露出欣赏、宽容的笑容?能不能在诸多的”规章制度”中,给他们”破个例”,来个意外的奖励和插曲?

快乐其实很简单。孩子的快乐更简单,也许唯其简单质朴,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Read more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前几天,印记博客的博主小胡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的互联网完全由网站组成》。读完之后,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共鸣。是啊,最初的互联网,确实就是一个个网站组成的,网站与网站之间用超链接紧密相连。你可以从这个网站跳到那个网站,像在一条大河里顺流而下,又能随时拐进一条支流。那时候的互联网,是开放的,是自由的。 而现在呢?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封闭。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把人留在自己的“围墙”里,恨不得你一辈子不离开它的APP。 初次触网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是因为商都信息港的邀请。那时他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体验活动,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办公楼里,每人分配一台电脑。刚坐下来时,我对着那台方方正正的显示器,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才摸索着打开了一个叫 Internet Explorer 的东西。万幸的是,浏览器的主页被设成了商都信息港的页面,我就从那里一点点点击下去,才逐渐学会了什么叫“网上冲浪”。 再后来,学校周围的网吧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朋友时常“包夜”。一群人对着昏暗的屏幕,要么组网打游戏,要么随意浏览各种信息。那时的网络,不仅是新鲜,更是广阔、

By laoliu
节气里的智慧

节气里的智慧

又到了一年的农历七月。 天气不再像盛夏那样燥热,夜晚多了一丝凉意。四季轮回,寒来暑往,在不知不觉间,年景又走过了一大半。 小时候,我总觉得夏天的热是没有尽头的。那时候别说空调了,连电扇都都没有,白天热得人心浮气躁。于是,我常忍不住问母亲: “啥时候能凉快啊?” 母亲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到七月就凉快了。” 接着她就会念叨几句顺口溜似的谚语: * “交了七月节,夜凉白天热。” * “交了八月节,就晌午头一会热。” * “交了九月节,一热也不热。” * “交了十月节,下雨就下雪。” 这些话没有气象数据,没有科学仪器,却能准确地描摹出气候的变迁。小时候不懂,只觉得母亲念叨的很有趣。长大后才明白,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世世代代人们的经验总结,是生活里最实在的智慧。 很多时候,这些古老的谚语比天气预报还灵验。它们伴随着农耕社会的节奏而来,帮助人们安排农事,也抚慰人们对季节更替的期待。 其实,不只是“交七月节,夜凉白天热”,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歌谣:南方人看梅雨,北方人盼秋凉,西北人识得风沙,

By laoliu
折腾杀毒软件的一点感想

折腾杀毒软件的一点感想

这几天,我一直在折腾各种杀毒软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熟人单位里发生的一起网络诈骗。单位里一位员工因为点击了不明链接,不小心中毒,黑客随即接管了他的钉钉账号。接下来就是老套路:建群、拉人、冒充发工资补贴,让大家输入银行卡号。可别小看这招,受害的人不少,听说损失最大的一位,损失相当的严重。 这件事让我再次意识到,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风险。尤其最近“银狐木马”在网上泛滥,更让我觉得杀毒软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什么折腾杀毒软件? 很多人都说现在病毒少了,而且Windows自带的杀毒软件也足够了,说实话,现在很多新型木马的第一步,就是要绕过 Windows Defender,所以单纯依赖 WD,并不能让人放心。这几天,我几乎把主流的杀毒软件都试了一遍: * 腾讯 IOA 基础版:资源占用少,系统流畅;智能弹窗过滤很安静;没有广告;还能后台一键部署到家里的几台电脑;关键是免费(能免费部署500台),而且是腾讯重点发展的项目,检测能力还行,其出身让人感觉不如360等专业的杀毒软件让人心安。 * 360

By laoliu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媳妇前段时间去南京学习,回来跟我说起一件事:她的同学戴的手表居然能直接接打电话。她说起的时候眼神里有点心动。她平常其实不太喜欢戴这些东西,更结婚没多久的时候,说想要一块手表,也就戴了一段时间,就收藏了起来了。前几年给她买了一只荣耀手环 7,她戴过一阵子,后来也不戴了。 之所以现在又提出来,大概是和她最近工作有关,最近她们科新开了中医护理门诊,有不少患者是冲着她的刮痧来的,所以有时候满手都是刮痧油的情况下,有电话进来的时候,再取手机确实也不太方便。 于是我在京东上搜了一下。没想到就发现了华为 Watch Fit 4 ——白色的表带,颜值简洁大方,价格也不算离谱,不到 800 块钱(如果有国补的情况下,还能便宜不少)。几乎一下就戳中了她的需求,于是毫不犹豫下单。 开箱过程 快递很快,盒子不大,正面是手表的渲染图。拆开之后,里面的东西也很简单: * 手表本体 * 白色硅胶表带(已经装好) * 充电线 * 使用说明书 说实话,这条 充电线还挺让我惊艳的。磁吸式的圆形接口,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