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育的8个关键点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0-6岁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测评系统》报告称,与5年前相比,我国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上的综合分数–“发育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所谓”发育商”(DQ)是衡量婴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其关键在于评估婴幼儿在重要的”发展里程碑”的成就率。该报告指出,0-3岁是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学习的敏感时期,在3岁以前,系统早期教育经历丰富的儿童,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优于未接受系统早期教育的儿童。孩子在成长中,有8个生长发育关键点,父母应该引起重视,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各项能力。为此,北京军区总医院儿童保健室主任李南平为家长们解读了这8个关键点。

宝宝发育的8个关键点

4周。家长扶孩子坐起来后,孩子能够支撑自己头部;视线能追随物体移动;听到声音后有反应;父母跟孩子对视时,与家长有眼神交流。

16周。孩子能拿积木;可以主动去拿东西,并能把东西放进嘴里;躺着时,双手能够相握;俯卧时,头能抬到90度;有东西可以依靠时,孩子可以坐10分钟左右;会微笑。

28周。此时,孩子已经坐得比较稳了,而且应该学会了爬;孩子有吃手、吃脚的动作;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单音节音。

40周。孩子可以扶着栏杆站立,并能稳定几分钟;在精细动作上,可以捏住如葡萄干大小的东西;主动把手中的东西递给别人;作为10个月的婴孩,他们已经可以理解成人的语言了,如在被问道”爸爸在哪”之类的问题时,他们会指向父亲的方向。

52周。这时,孩子已经可以走几步路了,也能手脚着地爬楼梯;可以一次说出6个字,并能用一只手同时抓起两块积木。

18个月。这时,孩子走路已经不成问题,并且能够扶着栏杆、依靠双脚上楼,还可以踢球;模仿能力变强,如模仿大人搭积木、翻书;能说20-29个字,并能组合词汇以表达自我意愿,如”我要……”;有些孩子在白天可以控制大小便了。

24个月。孩子能够说50多个字了,并会使用”你”和”我”这两个代词,且能够清楚地分清指代关系;在行为动作上,孩子会双脚跳了,而且能单脚站立;在认知上,孩子能认清身体的部位,并可以指出来。

36个月。这时,孩子的发育情况是不同的,很难给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行为测评。

新浪亲子

Read more

ETC坏了之后

ETC坏了之后

前两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上的ETC坏了。去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从郑州南站的绿色通道直接冲了过去,下高速的时候不抬杆。工作人员拿着我的卡刷了一下,应该是没有刷上,然后问我是从那个站点上的高速,我说郑州南站,然后处理了一下,人工抬杆了。 回来的时候,发现还是不抬杆,我有插卡拔卡了一下,也没有滴滴的声音了,这才意识到设备坏了。只好走人工通道。这个ETC是我在 2019 年通过支付宝办理的,当时没有收取费用,但签了一份“三年不能注销”的协议。如今时间一晃到了 2025 年,这份协议早就到期了。 郑州南站下高速口就有河南ETC官方的办理网点,咨询了一下,必须先要注销掉原来的才能重新办理。好在支付宝里注销也比较方便,3个工作日就已经注销掉了。 为什么换成本地ETC 当时在支付宝办的ETC是山东高速的,在河南用也没什么问题。但考虑到以后的 售后问题,我还是希望用本地的ETC。用着也放心,万一坏了,售后直接去网点了,也不用快递来快递去的。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办理ETC是因为,郑州这边有周边站点上线高速通行用ETC可以免费的政策,而我接送女儿要两个来回,一周可以节省100多块钱的

By laoliu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最近,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 许多网友在感叹之余,也不免担心自己的数字遗产:如果多年未登录微信,账号里的聊天记录、朋友圈、照片、文件会发生什么? 对此,微信客服回应称,如果账号 长时间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系统可能会 自动回收。回收时间会根据使用情况综合判定,而被回收的账号,所有内容将 永久清空,无法恢复。(IT之家) 这则消息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在平台规则面前,你的内容并不完全属于你。 平台账号的脆弱性 我们常常误以为,存放在微信、微博上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殊不知,它们只是暂时寄存在平台数据库里。 * 一旦规则变动,数据可能瞬间消失; * 即便导出备份,新旧版本兼容性问题可能让恢复变得困难; * 平台永远掌握规则,用户只能被动接受。 这让人不得不反思:依赖平台存储内容,意味着把数字生命的一部分交给别人掌控。 独立博客的价值 相比之下,独立博客提供了真正的控制权和安全感: 1. 数据归属明确:域名在,服务器在,

By laoliu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看了我的文章《输赢之外》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了我伪球迷的身份,为什么我说我是伪球迷呢,是因为我本身也没有球迷那样的纯粹,但是偶尔也会喜欢看看比赛,对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输赢也会患得患失。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希望改正之,想的办法一个是更少的关注曼联,另外一个就是把格局放大,只要是精彩的比赛都喜欢看。这样做了之后,感觉好多了, 所以,我也只能做一个伪球迷,而情绪这玩意也真的很莫名其妙。 就是前几天,欧洲五大联赛夏季的转会窗关闭了,英超一个联赛就花了三十亿欧元,其他四大联赛加起来才二十九亿。热闹的背后,是赖着不走、罢训逼宫、指定下家的各种戏码。看完这些,我忍不住叹一口气——足球,好像越来越像一门生意,而那份纯粹的情怀,正在慢慢远去。 整个转会期,比宫斗剧还精彩:有人赖着不走,非得熬到最后一份大合同;有人指名道姓,只去某一家俱乐部;有人干脆罢训逼宫。竞技体育原本该是热血、荣耀、情怀,可当它彻底变成了一门生意,这些闹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一切都是生意,别再谈什么情怀。 英超凭啥能一家独大? 这几年,英超越来越像个“超级资本收割机”

By laoliu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前几天,印记博客的博主小胡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的互联网完全由网站组成》。读完之后,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共鸣。是啊,最初的互联网,确实就是一个个网站组成的,网站与网站之间用超链接紧密相连。你可以从这个网站跳到那个网站,像在一条大河里顺流而下,又能随时拐进一条支流。那时候的互联网,是开放的,是自由的。 而现在呢?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封闭。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把人留在自己的“围墙”里,恨不得你一辈子不离开它的APP。 初次触网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是因为商都信息港的邀请。那时他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体验活动,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办公楼里,每人分配一台电脑。刚坐下来时,我对着那台方方正正的显示器,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才摸索着打开了一个叫 Internet Explorer 的东西。万幸的是,浏览器的主页被设成了商都信息港的页面,我就从那里一点点点击下去,才逐渐学会了什么叫“网上冲浪”。 再后来,学校周围的网吧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朋友时常“包夜”。一群人对着昏暗的屏幕,要么组网打游戏,要么随意浏览各种信息。那时的网络,不仅是新鲜,更是广阔、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