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测地震的网友喊冤

2月20日下午至21日凌晨,山西的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等地出现大面积地震传言,造成百万名以上群众情绪紧张,夜间通宵露宿于广场”被等地震”,事后,山西省地震局等在21日上午出面辟谣,社会情绪渐趋平静。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预测”。有人说是”谣言”,其实之前他们都相信这个预测并非是谣言。据山西警方透露,目前在百度贴吧发布预测地震信息帖的一太原人已被刑拘。据悉正是该网友前几天最先在网上发贴称山西多地将在21日零时至6时发生特大地震,提醒大家注意。

古人言:”言者无罪,闻着足戒”。其实这名网友知道这个消息,且不管他是怎么知道,他完全可以在网上一言不发,携妻带女悄悄离开山西。政府也好,”被等地震”的老百姓也好,大家仔细想想,该网友之所以将这个预测发在网上还不是好心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吗?怎么能因为其预测不对而对其定罪呢?如果汶川地震要是有一些人像他这样多预测几次,说不定,很多同胞现在还活着好好的。

预测错了就是造谣,如果预测对了又会是什么呢?政府事先知不知道他的预测是错误的呢?如果知道,为何不在他发帖后立刻采取非常手段,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指示百度”和谐”掉他的那篇预测贴啊。为何偏偏要等到事情发生后才出来辟谣?才动手抓人?这么大的事情,难道当地政府部门的人都睡觉去了,事先毫无察觉吗?事实上,2月21日凌晨之前不少政府人员也相信了他的这个预测,比如灵石县公安局一警官就和他妻子吴郑萍带着孩子,从21日凌晨1时起在家门外的空地上站到了天亮。

写到这里,想到了一个故事:春秋时,卫国的弥子瑕受到卫灵公的宠幸。卫国的法律,私自驾国君车子的要罪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乘空隙连夜去告诉弥子瑕,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卫灵公的车子出去了。卫灵公听说了认为他很贤德,说:”好孝顺呀!为了母亲的原故,忘了他犯了刖罪了。”等到弥子瑕年纪老了,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却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命令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剩下的桃子。”

其实弥子瑕还是弥子瑕,他的行为并没有改变,然而先前被赞美,后来却获罪,只因为卫灵公的爱憎变化了。所以说古时候劝谏游说谈论国事的人,不可以不考察人主的爱憎然后再去游说。该网友遭遇其实和弥子瑕差不多。2月21日前,很多拥有雪亮眼睛的人都很认同他的预测,还四处帮忙宣传,21日没有发生地震,他的预测就像弥子瑕的容颜一样过时了,他的形象马上变得丑陋无比,于是一下子就被打入冷宫了,甚至打入监牢。这是中国人传染了几百年的通病,某些政府部门的人尤甚。试想如果他的预测灵验了,相信很多人定然将他奉为神明一般,政府部门嘉奖都还来不及,更别说定罪了。

再来讨论一下,该网友这一个非官方的预测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他并非什么名人,举手投足之间并非十分引人注目。也没有请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网络黑社会”在背后故意炒作。为何他一个简单的贴文会有如此大的号召力?为何老百姓容易听信像他这样的”谣言”呢?原因有可能是负责该职能的政府部门已经丧失公信力了。地震局老是预测错,或者根本就没有预测,一帮人拿着纳税人的钱,只会玩些马后炮的套路,地震发生了就说这必然那必然,没有发生地震就大骂预测错误的民间人士是”恶意造谣”。总之,没有公信力了,所以大家只好相信非官方了。

预测山西地震的网友,不知道你的姓名,在这里,鬼文子为你感动十分冤枉。借此机会,鬼文子提醒各位网友,以后大家发帖,特别是发一些消息类的贴文,一定要小心了,记得加上一句话:”本帖纯属一家之言或是转贴,并非恶意造谣生事,请各位看客明辨是非,切莫轻易相信。如有问题,只当我是放屁,请勿跨省刑拘,谢谢合作!”

摘自大河网

Read more

ETC坏了之后

ETC坏了之后

前两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上的ETC坏了。去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从郑州南站的绿色通道直接冲了过去,下高速的时候不抬杆。工作人员拿着我的卡刷了一下,应该是没有刷上,然后问我是从那个站点上的高速,我说郑州南站,然后处理了一下,人工抬杆了。 回来的时候,发现还是不抬杆,我有插卡拔卡了一下,也没有滴滴的声音了,这才意识到设备坏了。只好走人工通道。这个ETC是我在 2019 年通过支付宝办理的,当时没有收取费用,但签了一份“三年不能注销”的协议。如今时间一晃到了 2025 年,这份协议早就到期了。 郑州南站下高速口就有河南ETC官方的办理网点,咨询了一下,必须先要注销掉原来的才能重新办理。好在支付宝里注销也比较方便,3个工作日就已经注销掉了。 为什么换成本地ETC 当时在支付宝办的ETC是山东高速的,在河南用也没什么问题。但考虑到以后的 售后问题,我还是希望用本地的ETC。用着也放心,万一坏了,售后直接去网点了,也不用快递来快递去的。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办理ETC是因为,郑州这边有周边站点上线高速通行用ETC可以免费的政策,而我接送女儿要两个来回,一周可以节省100多块钱的

By laoliu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最近,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 许多网友在感叹之余,也不免担心自己的数字遗产:如果多年未登录微信,账号里的聊天记录、朋友圈、照片、文件会发生什么? 对此,微信客服回应称,如果账号 长时间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系统可能会 自动回收。回收时间会根据使用情况综合判定,而被回收的账号,所有内容将 永久清空,无法恢复。(IT之家) 这则消息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在平台规则面前,你的内容并不完全属于你。 平台账号的脆弱性 我们常常误以为,存放在微信、微博上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殊不知,它们只是暂时寄存在平台数据库里。 * 一旦规则变动,数据可能瞬间消失; * 即便导出备份,新旧版本兼容性问题可能让恢复变得困难; * 平台永远掌握规则,用户只能被动接受。 这让人不得不反思:依赖平台存储内容,意味着把数字生命的一部分交给别人掌控。 独立博客的价值 相比之下,独立博客提供了真正的控制权和安全感: 1. 数据归属明确:域名在,服务器在,

By laoliu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看了我的文章《输赢之外》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了我伪球迷的身份,为什么我说我是伪球迷呢,是因为我本身也没有球迷那样的纯粹,但是偶尔也会喜欢看看比赛,对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输赢也会患得患失。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希望改正之,想的办法一个是更少的关注曼联,另外一个就是把格局放大,只要是精彩的比赛都喜欢看。这样做了之后,感觉好多了, 所以,我也只能做一个伪球迷,而情绪这玩意也真的很莫名其妙。 就是前几天,欧洲五大联赛夏季的转会窗关闭了,英超一个联赛就花了三十亿欧元,其他四大联赛加起来才二十九亿。热闹的背后,是赖着不走、罢训逼宫、指定下家的各种戏码。看完这些,我忍不住叹一口气——足球,好像越来越像一门生意,而那份纯粹的情怀,正在慢慢远去。 整个转会期,比宫斗剧还精彩:有人赖着不走,非得熬到最后一份大合同;有人指名道姓,只去某一家俱乐部;有人干脆罢训逼宫。竞技体育原本该是热血、荣耀、情怀,可当它彻底变成了一门生意,这些闹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一切都是生意,别再谈什么情怀。 英超凭啥能一家独大? 这几年,英超越来越像个“超级资本收割机”

By laoliu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前几天,印记博客的博主小胡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的互联网完全由网站组成》。读完之后,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共鸣。是啊,最初的互联网,确实就是一个个网站组成的,网站与网站之间用超链接紧密相连。你可以从这个网站跳到那个网站,像在一条大河里顺流而下,又能随时拐进一条支流。那时候的互联网,是开放的,是自由的。 而现在呢?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封闭。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把人留在自己的“围墙”里,恨不得你一辈子不离开它的APP。 初次触网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是因为商都信息港的邀请。那时他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体验活动,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办公楼里,每人分配一台电脑。刚坐下来时,我对着那台方方正正的显示器,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才摸索着打开了一个叫 Internet Explorer 的东西。万幸的是,浏览器的主页被设成了商都信息港的页面,我就从那里一点点点击下去,才逐渐学会了什么叫“网上冲浪”。 再后来,学校周围的网吧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朋友时常“包夜”。一群人对着昏暗的屏幕,要么组网打游戏,要么随意浏览各种信息。那时的网络,不仅是新鲜,更是广阔、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