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给颖颖看了下

今天起床很早,4点40 就起床了,因为颖颖她舅妈要来,6点多就到郑州,需要去接她。穿上毛衣,戴上围巾,裹得厚厚的,骑着电动车就出了家门,郁闷的是一路上竟然没有路灯。天嘿嘿,风冷冷,我依然前行!
6点的时候终于赶到了火车站,找了个能存车的地方,想买张站台票,可惜的是郑州站基本上一年都没有卖过这个了。理由是内部建设,我就纳闷了,内部建设关站台票鸟事啊,看来车站也有被建设的理由。

上午没事,就在家陪着女儿,妮子看到她表哥来了,精神还不错,先在我怀里睡了个把小时,然后就看她哥哥在玩她的玩具。可能还没物品所有权的概念,连她哥哥把她的小汽车拿走都没有意见。感觉宝贝咳嗽好了一些,但是嗓子眼还是有痰,睡觉还不错,偶尔咳嗽两声。但是部怎么想吃饭,给她冲了100ML的奶粉,她连喝的兴趣都没有,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妮子总算给了点面子,吃了大约15ml左右。就在不肯吃了,中午的时候她妈妈回来,但胃口还是不大,看她爷爷吃面条,表现出了点兴趣,可专门给她做了点,却又不愿意吃了。而我送她舅妈回老家,在路上还没有回来。颖颖的奶奶心疼了,说了说颖颖的症状,然后把颖颖妈也说发毛了,加上肺炎有一条就是宝宝的肚子咕咕响,而颖颖就有这样的症状。这下心里更担心了。
老婆给我打了个电话,我们决定去医院让大夫听听比较好,所以我就从车站直接去颖颖妈妈所在的医院,今天郑州有些风,给女儿抱得很厚,连嘴巴都用我的围巾给包起来了,吸取了上次给颖颖理发的经验。妮子可能一路上很舒服,再加上晚上咳嗽睡不好,等下车没多久就进入了梦乡。没办法就去了老婆的科室,颖颖的干妈–老婆的上司护士长把她的小屋给腾出来让妮子睡。在这里又睡了1个小时,呼叫器把这妮子给吵醒了。
妮子刚醒精神还是不错的,对于前来看她的–干娘、她的牛姨、罗姨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但是这帮当姨的太热情了,俺宝贝就不干了,一嗓子下来看谁还敢惹俺。本来想让老婆科室的主任给听听,不过人家说还是让儿科专家听为好,所以就去了儿科,那里的大夫给听了说不碍事,问吃的什么药,给大夫讲了吃的有橘红颗粒,头孢、小儿解感颗粒。大夫说头孢喝的有些少,让加大些量,其他的药先停用。又看看舌苔,说舌苔比较厚,有积食,又给开了些消食止咳口服液,让和头孢一起配着吃。祝愿妮子早日康复,吃了5天药了,妮子知道反抗了,很不想吃,不过今天给她喂的这两个药总算不是很苦了。

Read more

蟋蟀:童趣以及文学作品

蟋蟀:童趣以及文学作品

这几天读修・莱佛士的《昆虫志》,本来以为是一本科普昆虫的读物,看了之后才发现,远远不是。它更多的是借助昆虫这一微观载体,折射出人性、社会与历史的复杂光谱。书中各章后附的大量参考文献,恰恰彰显了其跨学科视野与严谨的学术根基。作者穿梭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之间,将昆虫与人类世界的千丝万缕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观察自然之妙时,也窥见了文化的深邃映射。 当我翻至“蟋蟀”章节,许多回忆与感触油然而生。 童年的蟋蟀记忆 童年时,蟋蟀是我们的天然玩伴。那时的蟋蟀大致分两种:一种头型似三角,像极了警察的帽子,我们叫它“警察帽”;另一种更常见的是圆头,体型也更大。 夏末秋初的傍晚,田埂、草丛、石缝中,蟋蟀的鸣声此起彼伏。我们常循声而去,扒开草丛仔细寻找,一旦捉到便如获至宝,放入小纸盒中,蹲在地上看它们弹动须脚。有时还会互相较量,比比谁的蟋蟀更显“威风”。一只小小的蟋蟀,足以承载半天的欢乐。 真正让我对这小生灵生出羡慕之情的,是小学课本上一篇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篇课文《蟋蟀的洞穴》:“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By laoliu
ETC坏了之后

ETC坏了之后

前两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上的ETC坏了。去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从郑州南站的绿色通道直接冲了过去,下高速的时候不抬杆。工作人员拿着我的卡刷了一下,应该是没有刷上,然后问我是从那个站点上的高速,我说郑州南站,然后处理了一下,人工抬杆了。 回来的时候,发现还是不抬杆,我有插卡拔卡了一下,也没有滴滴的声音了,这才意识到设备坏了。只好走人工通道。这个ETC是我在 2019 年通过支付宝办理的,当时没有收取费用,但签了一份“三年不能注销”的协议。如今时间一晃到了 2025 年,这份协议早就到期了。 郑州南站下高速口就有河南ETC官方的办理网点,咨询了一下,必须先要注销掉原来的才能重新办理。好在支付宝里注销也比较方便,3个工作日就已经注销掉了。 为什么换成本地ETC 当时在支付宝办的ETC是山东高速的,在河南用也没什么问题。但考虑到以后的 售后问题,我还是希望用本地的ETC。用着也放心,万一坏了,售后直接去网点了,也不用快递来快递去的。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办理ETC是因为,郑州这边有周边站点上线高速通行用ETC可以免费的政策,而我接送女儿要两个来回,一周可以节省100多块钱的

By laoliu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热议背后,独立博客教你守住数据

最近,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死后朋友圈会消失吗?” 许多网友在感叹之余,也不免担心自己的数字遗产:如果多年未登录微信,账号里的聊天记录、朋友圈、照片、文件会发生什么? 对此,微信客服回应称,如果账号 长时间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系统可能会 自动回收。回收时间会根据使用情况综合判定,而被回收的账号,所有内容将 永久清空,无法恢复。(IT之家) 这则消息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在平台规则面前,你的内容并不完全属于你。 平台账号的脆弱性 我们常常误以为,存放在微信、微博上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殊不知,它们只是暂时寄存在平台数据库里。 * 一旦规则变动,数据可能瞬间消失; * 即便导出备份,新旧版本兼容性问题可能让恢复变得困难; * 平台永远掌握规则,用户只能被动接受。 这让人不得不反思:依赖平台存储内容,意味着把数字生命的一部分交给别人掌控。 独立博客的价值 相比之下,独立博客提供了真正的控制权和安全感: 1. 数据归属明确:域名在,服务器在,

By laoliu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情怀已死,生意万岁?

看了我的文章《输赢之外》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了我伪球迷的身份,为什么我说我是伪球迷呢,是因为我本身也没有球迷那样的纯粹,但是偶尔也会喜欢看看比赛,对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输赢也会患得患失。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希望改正之,想的办法一个是更少的关注曼联,另外一个就是把格局放大,只要是精彩的比赛都喜欢看。这样做了之后,感觉好多了, 所以,我也只能做一个伪球迷,而情绪这玩意也真的很莫名其妙。 就是前几天,欧洲五大联赛夏季的转会窗关闭了,英超一个联赛就花了三十亿欧元,其他四大联赛加起来才二十九亿。热闹的背后,是赖着不走、罢训逼宫、指定下家的各种戏码。看完这些,我忍不住叹一口气——足球,好像越来越像一门生意,而那份纯粹的情怀,正在慢慢远去。 整个转会期,比宫斗剧还精彩:有人赖着不走,非得熬到最后一份大合同;有人指名道姓,只去某一家俱乐部;有人干脆罢训逼宫。竞技体育原本该是热血、荣耀、情怀,可当它彻底变成了一门生意,这些闹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一切都是生意,别再谈什么情怀。 英超凭啥能一家独大? 这几年,英超越来越像个“超级资本收割机”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