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菩提:慢下来的时光

周末收拾店内的东西,无意中翻出一个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半块普洱茶饼。这块茶饼是媳妇她表哥送的。刚拿到手时,我兴致勃勃地撬下一点泡来喝。慢慢地,三两次、五六次,一块完整的茶饼就被消耗掉了一半。后来是因为茶壶被摔坏了,改用玻璃杯泡绿茶,也就放在那了。都说普洱茶的妙处,就在于它“越陈越香”。这两年,它是不是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呢?
茶汤里的岁月
普洱分为生普和熟普。生普茶汤清亮,滋味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回甘悠长,那是岁月的原味,直接而真切。熟普则是经过人工发酵,褪去了青涩,变得醇厚温润。茶汤红浓明亮,入口顺滑,带着独特的陈香,仿佛一位历尽风霜的长者,沉稳而内敛。我这一块,是熟普。撬下一点,用开水冲泡,茶汤渐渐转为红褐色,透着微微的枣香。轻轻啜一口,醇厚顺滑,温润入喉。这不只是一杯茶,更是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菩提的光泽
喝茶的时候,瞥见了柜子里的那一串星月菩提。那是2015年买的,这些年不知不觉间,被我盘得油润光泽,铮明瓦亮。有人说,中年男人的“油腻”体现在两样东西:一个是茶饼,一个是串子。看来,我是逃不掉这个“标签”了。但说实话,串子其实也承载着一份文化。念珠,本是佛家念诵佛号、计数经咒的法器。后来渐渐成了人们手中随意把玩的东西。盘串的过程,表面上是“打磨”一颗颗籽,实际上却是时间在打磨人心:粗糙到圆润,暗淡到温润,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茶与串的修行
普洱需要时间去陈,菩提需要时间去盘。茶在杯中,串在手里,人在其中,心也在其中。或许,这就是年岁渐长后的一种收获:学会让自己慢下来,把岁月的打磨变成一种安定。茶与串,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修行。茶入口,能品出岁月的厚度;串在手,能磨出心境的平和。至于“油腻”与否,不过是旁人的调侃。真正留下的,是在茶香与指尖间,慢慢沉淀出来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