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Photo by Dvir Adler / Unsplash

十五年前,我写下《郁闷,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这篇文章时,内心翻滚的不是小事的愤怒,而是对底线被践踏的失望。邻居从我家拉电线充电,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竟连我家的充电器都“借用”。甚至因为我给他写了纸条,还想打我。当时我说:“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只是没想到,十五年后再听到他们家的消息,竟是一出更荒诞的悲剧。

那家的男人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老婆争房产,最后还是他儿子获得了这套回迁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却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路磕磕绊绊:

交房一年来,看他儿子在业主群里抱怨,被电梯夹了不止一次,骑车进地下室摔过多回,车轮卡在道缝中,正常走路还能摔个仰八叉。毕业后没有工作,前不久小区换物业的时候,经介绍在小区做监控员,不服从管理员的管理(其实也是小事,人家让他把桌子上保持整洁,他就是不听,弄的乱七八糟的),和物业经理骂了一架,被辞退。邻里原想通融一二,以他母亲那无理取闹的性格,当然是又去物业把物业经理骂了一顿,结果也就那样了。

前几天偶尔和一个邻居聊起他家的情况,那个邻居说,他要打你那不是基本操作嘛,人早年曾在派出所拿刀扎他自己母亲,打你都是轻的😅。如今看来,这不是偶发的行为,而是命运的隐喻。


家道中落,不只因贫

《礼记》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道德的第一个课堂。而这个家庭,从父母到孩子,似乎始终在传递一种东西:自私、自我、对他人无敬,对规则无畏。

不是没有机会。孩子大学毕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起点;物业愿意给予岗位,是现实中难得的善意。但他们一次次拒绝命运递来的台阶——不是因为命运不公,而是心性使然。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更可悲的是,他们连被可怜的资格都亲手撕毁了。


因果不是迷信,是一种久远的逻辑

《易经》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们常误以为这是宗教语言,其实是人间规律。

一个家庭三代兴起靠什么?不只是钱和学历,更是教养、敬畏、责任感。而一个家庭的衰败,往往从最小的失礼开始:插队、骂人、侵占别人一度电、一寸地……长此以往,众人避之,人心冷却,机会也便远去。

这家人不是被命运击倒,而是一次次把善意踩在脚下,把警告当耳旁风。如今落得这般境地,说是天意,其实是人心的镜子。


尾声:别把机会当理所当然

十五年前,我愤怒,是因为这点小事本该不用发生。而十五年后,我只剩叹息,因为他们连“重新开始”的机会都不愿把握。

世道或许不易,但只要有敬,有诚,有悔,就仍能止跌回升。可若一意孤行,最终连旁观者也无话可说,只能摇头叹一句:

——积不善之家,果真有余殃

Read more

说话,是世界上最轻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

说话,是世界上最轻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

昨天继续研习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看到《易经·系辞上传》的一段话: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这段话放在两千多年前,已经算是对信息传播极限的高度描写了——在一个没有网络、没有印刷术的时代,孔子就已经意识到:话是有传播力的,而且可以影响到你看不见的人。 他用“枢机”来比喻言行的重要性。枢机是门轴,平时不起眼,但门的开合全在它一动之间。言行之于一个人,也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成就一生的名誉,也可能带来一世的羞辱。 佛家讲“不妄语”,涵义更广:不仅不能撒谎,还要避免虚夸、恶口、

By laoliu
Ubuntu部署ghost博客所踩的小坑

Ubuntu部署ghost博客所踩的小坑

Ghost 6.0 发布后,我就被它宣传的“联邦宇宙(Activitypub)”和“内置 Web 分析”功能狠狠吸引了。可惜一直用的 1Panel 面板并没有 Ghost 的升级选项,考虑到 Ghost 6 改动幅度较大,盲猜1Panel里的Docker需要重建,再加上想要尽快体验ghost的联邦宇宙等功能,所以打算用官方推荐的方式“一劳永逸”。 换系统,换方式 我挑了个快要过期的 VPS 练手,把系统换成了 Ubuntu 24.04。结果部署异常顺利,Ghost 6.0 安装一气呵成。于是果断把主 VPS 也重装,迁移博客数据,正式切换新架构。 Ghost 官方推荐部署环境如下: * ✅ Ubuntu 22.04 或

By laoliu
佛门变与不变:从释永信案说起

佛门变与不变:从释永信案说起

最近网上又热闹了,释永信的事成了热门话题。7月27日晚,少林寺发布通报,说他涉嫌刑事犯罪,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挪用、侵占寺产、私生活混乱——这些原本只在坊间流传的质疑,如今一个个被坐实。紧接着,中国佛教协会也迅速表态,注销了他的戒牒,意思是:他不再是出家人了。 这事儿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骂佛教变质,有人说和尚怎么都这样。但我觉得,问题不在佛教,而在人。宗教本无错,错的是人心。古人早就说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世上真正能守住本心的,少。 释永信掌管少林几十年,把一个千年古刹搞成了商业帝国,景区票、武僧团、文创、演出、电商、甚至医疗、地产,一个都没落下。少林寺一年进账上亿,方丈出访,排场比国宾都阔气。这哪里像是修行?更像是一场包装精良的文化资本秀。说到底,是被这个时代的名利场裹挟了。 说释永信是个极端个案,其实也不尽然。从历史到文学,从《

By laoliu
陪女儿读《复活》

陪女儿读《复活》

暑假刚开始,我给女儿买了一堆高中语文推荐阅读的名著: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夏洛蒂的《简·爱》、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这些书的名字对我来说都不陌生,但也仅仅知道名字罢了,因为那时候的教育认为这些都是闲书,是耽误学习的存在。小的时候想读,而长大了之后没心情去读,如今换了一个身份,成了陪女儿一起走这段路的人,我觉得我应该也读一下这些书,最起码能和孩子一起聊聊,培养一下她的阅读兴趣,毕竟,对于现代孩子来说,手机以及现代风格的文学作品要比一个俄国贵族的忏悔、一个农家女的命运有趣的多。 《复活》被我先拿了起来。 其实当年我对这本书没什么印象。只是当年在背作者简介的时候了解过,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很厚,是讲一个人的忏悔和救赎。现在重新读起来,却像打开了一扇旧门,门后不是陌生的世界,而是我们一直生活着,却未曾深究的现实。 托尔斯泰的语言和平实,甚至有些直白和啰嗦,对细节的刻画很详细。但那些啰嗦里藏着一种力量,一种几乎令人不安的诚实。他把上层贵族的虚伪写得赤裸裸,把法律的冷漠、教会的空洞、监狱的压抑、底层人民的麻木,一样样摊开来让你看。 可真正打动我的,

By l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