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Windows 到 Linux:重新体验的过程与心得
几年前,我使用过一段时间Linux,后来因为没有官方的微信客户端,并且每三个月需要报税的软件只能在Windows上使用,所以我放弃了Linux,转而使用了Windows 11,过了几年,便懒得再折腾。最近,电脑偶尔会出现卡顿的情况,每次都需要重启才能解决。我曾经重置过系统,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恰好,我看到某位博友写的主力使用Ubuntu24的博客,因此,我决定重新尝试使用Linux,毕竟我的电脑使用场景非常简单,除了偶尔报税,其它基本需求都能在Linux下实现。
我的需求
- 写博客:主要使用思源笔记。
- 上网:浏览网页,查找资料。
- 微信:官方已经出了客户端,体验基本上和Windows上一致
- 偶尔结合AI写点小程序:一些简单的开发任务。
- 每三个月报税一次:这一点只能在Windows下实现。
对于我来说,Linux完全可以满足上述需求,除了报税以外,其他都可以在Linux上顺利完成。
选择发行版
我尝试过几个Linux发行版,分别是:
- Deepin:虽然其界面精美,但安装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将系统烧录到U盘后,安装时屏幕闪烁,无法正常安装,因此我放弃了。
- Ubuntu:安装没有问题,系统也非常流畅。不过,由于Snap源中有些软件版本过低,且GitHub上没有直接的deb包,我在使用“科学”时遇到了些许麻烦。同时,安装WPS时,还需要去Windows系统中搞字体,非常繁琐。
- EndeavourOS:最终我选择了EndeavourOS,使用GNOME桌面环境。这个发行版的软件更新较为及时,且桌面体验与Ubuntu非常相似。安装和使用都非常顺利,整体性能也非常好。
安装过程
现在Linux的安装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回想起1999年左右的那段日子,记得我有个室友想尝试安装Linux,结果不但没有成功,还把硬盘搞得无法识别,最后不得不花钱请人来重新分区。现在的安装过程就简单得多了。
我的分区方案如下:
- Snap分区:8GB
- EFI分区:4GB(其实EFI不需要这么大,分区时手滑多了个0,结果就这样了)
- 系统分区:80GB
- Home分区:剩余的全部分配给了Home
安装过程也非常简便,选择在线安装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桌面环境。分区完后,只需要按照提示操作就能完成安装。
安装后的使用
安装完成后,我就开始配置常用软件了。以下是我目前使用的一些软件:
- 微信:archlinux安装软件现在是非常的方便了,直接用yay命令,省去了到处找软件的步骤,这也是很多人使用Arch Linux的原因。
- 思源笔记:写博客、做笔记时使用,功能强大且稳定。
- SSH客户端(WindTerm):这是我在Windows下也常用的工具,功能全面,非常推荐。
- 小狼毫输入法(RIM):为Linux提供了中文输入支持,配合雾凇拼音方案,和Windows下体验一致
- Edge、Chrome浏览器:Microsoft的浏览器在Linux下也运行流畅。
- WPS:在Linux上安装WPS办公套件,安装时需要同时安装相关字体,方便使用。
例如,如果要安装微信,只需要在终端输入以下命令:
yay wechat
然后按照提示选择你要安装的软件即可,比macOS和Windows上的软件安装要简单得多。这是我安装完成后的截图:

总结
Linux的安装和使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方便,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需求简单的用户。通过选择EndeavourOS和GNOME桌面,我可以顺利完成日常的写作、上网、使用微信、开发小程序等任务。虽然报税这一场景仍然需要依赖Windows,但除此之外,Linux已经足够满足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如果你也是个需求简单的用户,或许可以考虑尝试Linux系统。无论是安装过程的简便,还是软件的丰富性,都能给你带来不小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