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强的战争

原来住的楼层比较高,所以家里没有蟑螂,自从搬到这个低楼层以来,就时常发现小强的痕迹。以往的做饭是采用暴力手段,无外乎脚踩,扫把打等手段。这种手段作用甚微,而且是必须要看到小强之后才能实施,而大多数情况下,小强都是溜着墙根走路,这更加大了打击的难度,一不留神,它们就钻到了缝隙里面。

前几天老婆夜班,晚上闺女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又发现了一只小强。等我赶到时候,这家伙已经钻到了洗衣机的下面了。一转眼,看好看到有一瓶灭害灵,于是乎拿起了就朝洗衣机下面喷了几下。期初纯粹是试试看,毕竟给我的感觉,灭害灵是灭蚊子用的。而且这瓶灭害灵也好久了,是以前店里有蚊子买的。喷完后继续睡觉。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看到地上已经有好几只小强的尸体了,于是看到了希望。把家里的下水道口,洗衣机下,冰箱下,电视柜下以及沙发下都喷了一遍。这两天净发现小强的尸体了,大大小小的。目前已经收尸了50多只了。

网上查了一下,小强之所以成为小强,除了繁殖能力强以外(母的交配一次,终身产受精卵),也和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有关。蟑螂是一种十足的杂食性昆虫,这里所说的“杂”可远远超过了狗熊之类的杂食动物。在我们的观念中能吃的、不能吃的东西,在蟑螂眼里几乎没有不能入口的。除了水果、粮食之类的常规食品,纸张,胶水,头发,甚至人的痰液都可以成为蟑螂的美餐。这种见到什么就吃什么,而且确实能消化的诡异能力,让蟑螂这辈子近乎不可能体验到挨饿的滋味。除了呼吸与进食这种常规操作达到“登峰造极”的状态,蟑螂作为一种昆虫的抗辐射能力也在脊椎动物之上,尽管这一特征在昆虫世界中不足为奇,但确实比我们“自以为是”的人类要强上好多倍。

尽管蟑螂在东西方文化中都不太受待见,但这并不妨碍世界许多地区人民的菜谱中保留着蟑螂的身影。在以昆虫为食的饮食习惯相对盛行的墨西哥,当地居民会将蟑螂头部及腿部去掉,剩余部分煎炒烹炸制成特色美食。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多本医书名著均对蟑螂入药有所记载。中医通常将蟑螂磨制成粉,用于活血化瘀,利尿消肿,另外对虫蛇咬伤也有上佳疗效。

所以,战争还在继续,消灭蟑螂的战斗还任重而道远。

Read more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前,我写下《郁闷,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这篇文章时,内心翻滚的不是小事的愤怒,而是对底线被践踏的失望。邻居从我家拉电线充电,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竟连我家的充电器都“借用”。甚至因为我给他写了纸条,还想打我。当时我说:“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只是没想到,十五年后再听到他们家的消息,竟是一出更荒诞的悲剧。 那家的男人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老婆争房产,最后还是他儿子获得了这套回迁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却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路磕磕绊绊: 交房一年来,看他儿子在业主群里抱怨,被电梯夹了不止一次,骑车进地下室摔过多回,车轮卡在道缝中,正常走路还能摔个仰八叉。毕业后没有工作,前不久小区换物业的时候,经介绍在小区做监控员,不服从管理员的管理(其实也是小事,人家让他把桌子上保持整洁,他就是不听,弄的乱七八糟的),和物业经理骂了一架,被辞退。邻里原想通融一二,以他母亲那无理取闹的性格,当然是又去物业把物业经理骂了一顿,结果也就那样了。 前几天偶尔和一个邻居聊起他家的情况,那个邻居说,他要打你那不是基本操作嘛,人早年曾在派出所拿刀扎他自己母亲,打你都是轻的😅。如今看来,

By 老刘
天上有雨,未落人间——说说《需卦》

天上有雨,未落人间——说说《需卦》

《易经》六十四卦中,《需卦》排在第五。 前面几卦,乾坤是天地之本,屯是起步之难,蒙是启蒙之初,到了第五卦——《需》——天地间万象已动,人也有所思、有所欲,但偏偏,这一步还不能迈出去。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等,不是停,是蓄。 卦象:天上有云,水未落 需卦的卦象是:上坎(☵,水)下乾(☰,天)。 水在天上,正是积雨之象。我们站在地上,仰望天空,望着那片厚厚的云,知道它迟早会落雨,但此时此刻,还未滴下哪怕一丝甘露。 这就叫“需”。 你知道目标在前,力量也已在身,但时机未到,不能躁进。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已经准备好了,但世界还没准备好接住你。” 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

By 老刘
小米SU7又出事了,我们到底该怪谁?

小米SU7又出事了,我们到底该怪谁?

6月11日晚上,郑州街头,一辆小米SU7失控连撞十几辆车——电动车、小轿车都没躲过,车头几乎报废,现场一度混乱不堪。更早之前,安徽那起SU7高速起火致三人死亡的事故也还没从大家脑海中淡去。 姑且不说到底是不是智能驾驶的原因, 也有很多它的粉丝说比亚迪出事多少多少,归根到底还都是电车的问题,那么电车怎么老出事? 是车太猛?人太嫩?还是对“智能驾驶”理解太美好? 动力太猛,新手真心顶不住 先说车。SU7有多猛?顶配版零百加速2秒多,马力直接干到1000匹以上,这种性能放在燃油车里,那就是超跑级别。 但问题是,买它的大多是年轻人,很多是人生第一辆车,甚至有的刚拿驾照没多久。这种“猛兽”配“新司机”的组合,说实话,确实危险系数高。一脚电门下去,车先冲出去了,人还没反应过来。 郑州这次的女司机,就是刚提车不久。车一失控,根本刹不住。不是她不会开,而是这车给新手的容错空间实在太小了。 智能驾驶不是“放手驾驶” 再说智能驾驶。小米宣传的NOA、

By 老刘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2025年的高考今天落幕,这是“3+1+2”模式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从改革到首考,从认知到实践,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量,更是一种教育方向的宣示。 作为家长,我对这次高考有三点深刻感受: 一、语文卷:不再“刷题”,更考“立志与思辨” 今年全国卷一作文聚焦“民族魂”,从老舍、艾青、穆旦的文字中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的不同方式 。考题不仅强调情感共鸣,也要求结构逻辑清晰,表达真诚、语言自然流畅 。 这道作文开放而不空洞:任何有生活、有思考的学生,都能找到表达路径;但能够精准逻辑、有独立见解,并融入素材,便是真高分。 这使我明白,真正的语文能力,不在于套路,而在于“你是谁”——有温度、有思想、有立场。 二、历史题:文言与史料,强调跨学科理解 今年历史全国卷大量使用文言史料,并引导学生依据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评析与判断

By 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