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咸鸡蛋成功以及为什么咸鸭蛋比较多

5月17号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自己腌制咸鸡蛋》,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该是让鸡蛋见见人家的时候了。

所以今天早上特意从罐子里捞出几个,煮熟之后发现,貌似还是不错的。

自制咸鸡蛋成功以及为什么咸鸭蛋比较多

蛋清有淡淡的咸味了,没有咸鸭蛋那么咸,蛋黄也已经很沙了,但是还没有流油,可能是腌的的时间还有点短,不过等到流油的时候,估计又该太咸了。现在感觉是刚刚号,既有咸味,又不那么的咸。给自己赞一个。

另外上次有人说,只听说过咸鸭蛋,咸鸡蛋很少听说,网上查了下资料,发现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姑且一看吧。

首先从构造上来说

鸡蛋的蛋黄只占整体的30%,而鸭蛋的蛋黄占到了35%,也就是说鸭蛋黄更大,而吃咸蛋的话一般都是喜欢吃蛋黄,所以鸭蛋在这一点上是比较占优势的。

从味道上来说

鸭蛋腥味比较重,炒起来不好吃,而鸡蛋炒吃很香,所以一般都把鸭蛋腌起来,另外从经济上来说,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盘炒鸡蛋就是很好吃的菜了,所以鸡蛋当然不能腌起来了。

第三,从鸡鸭的饮食上来说

鸡一般吃的都是素食,而鸭子一般都是吃小鱼小虾或者小虫,因此鸭蛋腌制的话很容易出油,而鸡蛋不容易出油。

第四,从地域来说

鸡在南方和北方都有,而鸭子一般在南方有水的地方比较集中,因此鸭蛋很容易集中上市,造成吃不完,为了不让鸭蛋放坏,只好腌起来吃。

Read more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2025年的高考今天落幕,这是“3+1+2”模式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从改革到首考,从认知到实践,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量,更是一种教育方向的宣示。 作为家长,我对这次高考有三点深刻感受: 一、语文卷:不再“刷题”,更考“立志与思辨” 今年全国卷一作文聚焦“民族魂”,从老舍、艾青、穆旦的文字中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的不同方式 。考题不仅强调情感共鸣,也要求结构逻辑清晰,表达真诚、语言自然流畅 。 这道作文开放而不空洞:任何有生活、有思考的学生,都能找到表达路径;但能够精准逻辑、有独立见解,并融入素材,便是真高分。 这使我明白,真正的语文能力,不在于套路,而在于“你是谁”——有温度、有思想、有立场。 二、历史题:文言与史料,强调跨学科理解 今年历史全国卷大量使用文言史料,并引导学生依据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评析与判断

By 老刘
荔枝路远,道在人心——从《易经》看李善德的一生

荔枝路远,道在人心——从《易经》看李善德的一生

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及其改编剧集,看似讲述一场跨越千里的荔枝运输奇旅,实则以小人物的遭遇折射盛唐末期政治、社会、文化的真实图景。主人公李善德,这位从九品小吏,在完成“运荔枝”这一看似荒诞实则关乎权力的任务中,演绎出一部小人物在大时代中如何“知命”、“尽性”、“归真”的命运史。 本文尝试以《易经》的视角,借其卦象与哲思,还原李善德的命运轨迹与精神转化。 一、《屯卦》:困中求进,命运起始 卦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象征万物初生,动荡未定。李善德身为地方文吏,无权无势,却在极为不利的局势中被委以“千里送荔枝”之命——这是危也是机。他组建了一支临时小队,历经风雨山川、盗贼瘴气,表面是传荔枝,实则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正是“屯”卦中的“利建侯”

By 老刘
蒙卦:从困中启,向光而行

蒙卦:从困中启,向光而行

如果你在街头做一个采访,问:“《易经》是什么?” 十有八九会有人回答:“算卦的书呗。” 这个答案,其实对,也不全对。 《易经》确实起源于卜筮之术,但它远远超越了“算卦”本身。它是一种看待变化的哲学,是中华文化思维的源代码,是一部人生操作手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工作、人际、选择,每个节点的应对,都可以在《易经》中找到线索。 昨天读南怀瑾先生对蒙卦的讲解,颇有感触。他说:蒙卦,其实就是屯卦翻转过来的样子。 * 屯卦(第三卦):☵上坎下震☳ —— 水雷屯。 * 蒙卦(第四卦):☶上艮下坎☵ —— 山水蒙。 我们平常说“启蒙”,正是从这个卦象来的。 屯是磨难,蒙是顿悟 屯,是开始阶段的艰难,万事起头难。 蒙,是经过困顿后,开始有“

By 老刘
屯:起步的困难,是值得尊重的时刻

屯:起步的困难,是值得尊重的时刻

昨天继续读《易经杂说》,读到第三卦——屯卦。卦辞写道: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南怀瑾先生解释,“屯”这个字,一横开天地,一下面的“屮”,像刚要钻出泥土的芽,而“屯”字本身,有艰涩、积聚的意思。万物初生,正是最混沌、最艰难的时候。 卦象是水雷屯:下震上坎。震为雷,坎为水,意思是:雷藏于水下,动而未发。就像大海中滚动的雷电,一切都在发生,却还没有方向。一方面是能量的积蓄,另一方面却是外在环境的未明。天地未分,局势不定,正是人生中最难走的阶段之一。 我想起了去年女儿刚升上高中的时候。有次接她回家,在车上她闷闷不乐地说:“数学太难了,题目都看不懂。”我问她哪题不会,她摇头:“都不会。” 她的眉头紧锁,跟小时候做拼图时卡在中间的样子很像。

By 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