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评李凯强事件

可能今天最热的新闻是关于李凯强的吧,姑且不论是不是另一个“彭宇”案件,对于判决这个案件的法官我想说几句。

根据大陆法系,向来是谁主张谁举证,在宋老太太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李凯强把她撞伤的情况下,凭什么每人各负一半的责任?这是其一。交警出具的责任划分证明都说了,无法判断是谁的过错,那只有你宋老太太找到确凿的证据,才能证明李负责任,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法院应该驳回原告的诉讼,而不是各打一板。其二,就算各打一板,凭什么要赔偿精神损失费?那翻过来说,李凯强是不是也可以诉讼宋老太太侵犯名誉权,所要精神损失费?在各方面都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官司本身就是个葫芦案,在司法社会一起都讲证据,法院要么驳回,要么就等证据确凿后在加宣判。第三,姑且不论伤残证明是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又能说明什么问题?你怎么证明你的伤残是在当时造成的,而不是在这之前或之后受到了伤害造成的?这又怎么能像某位法官所收市公正的呢?像我这样不是法官的人都能看出案件中的疑点,作为有经验的法官来说,我想更不应该想不到这点,如此草率,莫非此法官难道是现代版的“贾雨村”!只不过,古代的葫芦僧是为了个人的政治目的才判的葫芦案,那么发生的现在,莫非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南京的彭宇,法院给出的说法竟然是“依据推理,彭宇是做贼心虚”,法制的和谐社会啊,推理也是可以当做证据的,因此,无论如何,那些因卫道士而自居的伪君子们,不要天天抱怨世风日下,看到太多的人因为助人为乐,却反造诬陷,太多仗义勇为的英雄留了血,他的亲人还要流泪,那么你还敢做好事吗?
      虽然,我也曾经感动,有次抱着女儿做公交车,是一位老大爷给让的座位,有次车的支架没有收起,有一个大姐善意的提醒,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位已经是一种修养的体现。但是关爱他人也仅仅只能做到这一步,如果雷锋生活在今天这个社会,我想,雷锋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形,不光是因为人性道德的丧失,法制的缺失是不是也是推动世风日下的另一个推手呢?

Read more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后:一个家庭的沉沦与命运的回音

十五年前,我写下《郁闷,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这篇文章时,内心翻滚的不是小事的愤怒,而是对底线被践踏的失望。邻居从我家拉电线充电,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最后竟连我家的充电器都“借用”。甚至因为我给他写了纸条,还想打我。当时我说:“这个世界还有这样无耻之人”,只是没想到,十五年后再听到他们家的消息,竟是一出更荒诞的悲剧。 那家的男人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老婆争房产,最后还是他儿子获得了这套回迁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却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路磕磕绊绊: 交房一年来,看他儿子在业主群里抱怨,被电梯夹了不止一次,骑车进地下室摔过多回,车轮卡在道缝中,正常走路还能摔个仰八叉。毕业后没有工作,前不久小区换物业的时候,经介绍在小区做监控员,不服从管理员的管理(其实也是小事,人家让他把桌子上保持整洁,他就是不听,弄的乱七八糟的),和物业经理骂了一架,被辞退。邻里原想通融一二,以他母亲那无理取闹的性格,当然是又去物业把物业经理骂了一顿,结果也就那样了。 前几天偶尔和一个邻居聊起他家的情况,那个邻居说,他要打你那不是基本操作嘛,人早年曾在派出所拿刀扎他自己母亲,打你都是轻的😅。如今看来,

By 老刘
天上有雨,未落人间——说说《需卦》

天上有雨,未落人间——说说《需卦》

《易经》六十四卦中,《需卦》排在第五。 前面几卦,乾坤是天地之本,屯是起步之难,蒙是启蒙之初,到了第五卦——《需》——天地间万象已动,人也有所思、有所欲,但偏偏,这一步还不能迈出去。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等,不是停,是蓄。 卦象:天上有云,水未落 需卦的卦象是:上坎(☵,水)下乾(☰,天)。 水在天上,正是积雨之象。我们站在地上,仰望天空,望着那片厚厚的云,知道它迟早会落雨,但此时此刻,还未滴下哪怕一丝甘露。 这就叫“需”。 你知道目标在前,力量也已在身,但时机未到,不能躁进。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已经准备好了,但世界还没准备好接住你。” 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

By 老刘
小米SU7又出事了,我们到底该怪谁?

小米SU7又出事了,我们到底该怪谁?

6月11日晚上,郑州街头,一辆小米SU7失控连撞十几辆车——电动车、小轿车都没躲过,车头几乎报废,现场一度混乱不堪。更早之前,安徽那起SU7高速起火致三人死亡的事故也还没从大家脑海中淡去。 姑且不说到底是不是智能驾驶的原因, 也有很多它的粉丝说比亚迪出事多少多少,归根到底还都是电车的问题,那么电车怎么老出事? 是车太猛?人太嫩?还是对“智能驾驶”理解太美好? 动力太猛,新手真心顶不住 先说车。SU7有多猛?顶配版零百加速2秒多,马力直接干到1000匹以上,这种性能放在燃油车里,那就是超跑级别。 但问题是,买它的大多是年轻人,很多是人生第一辆车,甚至有的刚拿驾照没多久。这种“猛兽”配“新司机”的组合,说实话,确实危险系数高。一脚电门下去,车先冲出去了,人还没反应过来。 郑州这次的女司机,就是刚提车不久。车一失控,根本刹不住。不是她不会开,而是这车给新手的容错空间实在太小了。 智能驾驶不是“放手驾驶” 再说智能驾驶。小米宣传的NOA、

By 老刘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站在新高考的起点:对两年后女儿的期许

2025年的高考今天落幕,这是“3+1+2”模式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从改革到首考,从认知到实践,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量,更是一种教育方向的宣示。 作为家长,我对这次高考有三点深刻感受: 一、语文卷:不再“刷题”,更考“立志与思辨” 今年全国卷一作文聚焦“民族魂”,从老舍、艾青、穆旦的文字中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的不同方式 。考题不仅强调情感共鸣,也要求结构逻辑清晰,表达真诚、语言自然流畅 。 这道作文开放而不空洞:任何有生活、有思考的学生,都能找到表达路径;但能够精准逻辑、有独立见解,并融入素材,便是真高分。 这使我明白,真正的语文能力,不在于套路,而在于“你是谁”——有温度、有思想、有立场。 二、历史题:文言与史料,强调跨学科理解 今年历史全国卷大量使用文言史料,并引导学生依据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评析与判断

By 老刘